Author Archives: Tin-chee Lo

About Tin-chee Lo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Retired from IBM as engineer, scientist, and inventor since 2006. • Training: Computer Enginee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ircuit design, Memory design, Logic design, system-on-a-chip). • Interests after retirement: Christian apologetics, writ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art of painting.

Christian Peace and Joy

By T.C. Lo “Peace, I leave with you; my peace I give you. I do not give to you as the world gives. Do not let your hearts be troubled and do not be afraid.” (John 14:27) In this shor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基督徒的平安和喜樂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賜)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 耶穌在這短短一節經文中,下了一個定義,作了一個區分,啓發了兩個問題。 定義:「憂愁和膽怯」是「平安」的相反詞。換句話說,「平安」就是「憂愁和膽怯」的消除。 區分兩種平安:一種是「耶穌給我們的平安」; 一種是「世人給我們的平安」。 啓發了兩個問題: 甚麼是「耶穌給我們的平安」? 甚麼是「世人給我們的平安」? 一位牧師在講道中說了一個喻道趣語:「老鼠怕貓; 貓怕狗; 狗怕男人;男人怕女人;女人怕老鼠。」 這句話頗有幽默感,但卻有深奧的意義:這是一個循環的連鎖鏈。當你用世界的方法 (如心理學, 教育, 或勵志性的正能量等) 去克服「害怕」的時候,其實你只不過是把那問題從一環推到下一環而矣。這周而復始的結果, 就是你根本沒有徹底地解決「害怕」的問題,你一切的工夫最終都是徒勞。這就是「世人給我們的平安」的意思;到頭來都是空虛和捕風。 而「耶穌給我們的平安」不是圆圈式的,而是線性的。它是像箭一搬不會回頭的。這箭頭向什麼方向指?向著上帝。「耶穌給我們的平安」特殊地可分兩大類: 赦罪的平安 在患難中的平安 第一類是屬靈的,指向我們與神疏遠。第二類是有關存在的,描述了我們墮落世界的現實。 一個人因自己的行為或選擇而感到內疚或悔恨,導致內心經歷混亂和不適。惟一解決的良藥就是「赦免」。誰能赦罪呢?唯獨上帝才有赦罪之恩。所以赦罪源於上帝。 患難中的平安來自「上帝的同在」,正如大衞所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耶和華與我同在」。所以「身處患難,心卻平安」的恩典狀態是上帝所賦予的。 耶穌又說,「你們現在也是憂愁.但我要再見你們、你們的心就喜樂了, 這喜樂、也沒有人能奪去」(約16:22)。耶穌把平安和喜樂拉上了關係。耶穌的意思是:「你們現在雖然沒有平安,但當我主動地來到你們中間與你們同在的時候,你們便必會結出平安的果子,這果子就是喜樂。」平安既來自上帝,所以它的果子也必定是從上頭結出來的。平安與喜樂均掌握在上帝的手中,所以世人不能把它們奪去。 奧古斯丁在他的《懺悔錄》一書中,留下了一句名言:「主啊! 禰為自己的緣故,創造了我們。 我們的心得不着安息 (平安, 喜樂);除非我們的心安息在禰裡面 (在基督里)。」 從今以後,當我們對親友說,「願上帝的平安喜樂常與你同在」,我們便知道這句話不再是一句吉祥安慰和善意的口頭禅,而是真正具有屬靈的實際根植在其中。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Q: “靈巧像蛇” 是甚麽意思?

By TC (Tin-chee) Lo 盧天赐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太10:16) 伊甸園中引誘夏娃犯罪,吃下善惡果,從此蛇被視作撒但的象徵。但是民數記 21:5-7中出現的「銅蛇」一詞,卻代表神的醫治,所以現代醫學相關標誌,有許多是以一根手杖盤繞兩條蛇來表達,此典故乃是出自聖經;在約翰福音3章中,耶穌更是直接用銅蛇比喻神給世人的救恩,賦予銅蛇更深一層的意義。 上帝將懲罰罪行的火蛇,變成治癒的銅蛇,而十字架原本是懲罰罪犯的工具,但當耶穌被釘十字架後,這個刑具也轉化成為救恩的象徵,如此化咒詛為祝福的大能,叫人不得不讚嘆上帝行事的奇妙。 如果聖經用 A 來比喻B , 這不是說 B=A,乃是說 A 的某種特徵可以用來解釋 B。例如,在路加18:1-8 的比喻中,那「不義的法官」是借用來表明上帝是聽「恆切禱告的人」的祈求,而不是說上帝是一位「目中無神的法官」。第七節就解釋了:「神的選民、晝夜呼籲他、他縱然為他們忍了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麼。」 另一例:耶穌要我們學習小孩子的「依靠(childlike)」上帝的那方面。但不要學小孩子的「幼稚 (childish)」,只能吃奶,不能吃飯,只顧玩耍而不求長進。 同理,傳福音有時像「羊進入狼群」,如果你不「醒目」,你一定會比豺狼「食到唔撈骨」。 所以你要學蛇一搬「一眼三關」,「風吹草動」都先知先覺。亦即要學蛇那種轉彎抹角的「鬼馬」的那一部份,而不是說你要成為一條蛇。基督教導他的門徒們要「靈巧 “像” 蛇」,為要透過比喩使他們明白真理。撒但也教導他的小魔鬼們要 「“像” 光明的天使」。我們看到: 聖經(特別是啟示錄)都直接或間接地記錄了撒但不斷地扮演著「冒牌基督」,為要迷惑上帝的子民。因此,雅各如此教導我們:「故此你們要順服 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雅各4:7)。」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受難節感言 (TC Lo)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八章28節)」 其實中國人也稍為明白到這一節聖經的道理, 儘管他們尚未認識耶穌,但上帝不斷地對神州子孫有一般的恩典 (General Grace)。中文成語手册中,可以找出兩三句: 1.「磨刀霍霍向豬羊」:意思是經過磨練和磨難,才能成就偉大的人才。 2.「破釜沉舟」,常用来形容面临困境时所產生的决心和勇气能勝過患難獲得成功。 3.「浴火重生」,它形容一个人在经历了痛苦、挫折或失败后,重新崛起、焕发新生。 今天吃早餐時,用手機隨便瀏覽互聯網,發現了一個中國人都引以為榮的例子,論及一位從「餐館打工」的留學生成了一位譽為「AI 女神」的名人,李飛飛。 這例子無疑地說明了苦難能產生出成功的「益處」。然而,聖經對「益處」卻有一個更崇高的定義,就是在乎這些「益処」有沒有像「金,銀,寶石」般的永恆價值。而這些「永恆益處」只有那些「愛 神的人」,就是信耶穌的人,才能獲得。 如果李飛飛有一天相信了耶穌 (假設她今天尚未信),她今天屬世的豐功偉績,也可透過「死而復活」的過程,更新變化成為「永恆的益處」,為福音作美好的見證。 耶穌基督就是最典範的例子:祂忍受了十字架的羞辱和痛苦,卻成就了救恩的根源,給人類帶來「永恆的益處」。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Reflections on Lent

by Tin-Chee Lo Jesus said, “Father, forgive them, for they do not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Luke 23:32) Jesus is the Son of God, and He has the sovereign authority to forgive people’s sins. So when He wants to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 四旬期感言

By TC Lo (盧天賜) 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祂在地上是絕對有赦罪的權柄的。 所以當他願意赦免罪人的時候,祂就立刻施行赦免。但這一次 (也可能是聖經中唯一的一次),祂說, 「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為什麼就是這一次,耶穌特意訴諸於天父的名去施行赦免呢? 首先,我們先看看這「十架七言」之一的上半句: 「父阿,赦免他們」。俗語說:「有關係,就沒有關係;沒有關係,就有關係。」 耶穌這次是藉着與父神拉上關係以加強赦免的能力和表達其重要性。這種解釋似乎沒有明確聖經根據,但本身也沒有錯。然而,有一些牧長,帶着牧人的情懷,盼望會眾知道:「如果連父神都赦免你,你還不去赦免別人嗎?」這種說法,有鼓勵群羊去學習赦免的功課的作用,在生活應用的觀點上,是無可厚非的,但似乎,不是合宜於釋經。筆者認為,這次耶穌訴諸於天父的禱告,乃是要帶出一個信息:「我現在上十字架是為了你們的罪作無瑕疵的祭品, 一次獻上永遠獻上,但再不多時,我將會升天得榮耀,成為永遠的大祭司,這是你們應該知道的。」大祭司重要工作之一就是為選民「代求」。「代」就是作「中保」之意,所以當耶穌說「父阿!」乃是要表達祂將會是那希伯來書中所提及的「永遠的大祭司」,為民代求。耶穌是在臨別前傳遞這個永誌不忘的重要教義。 現在我們思想下半句:「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他們真的不䁱得嗎?他們不但選擇釋放大罪犯巴拉巴,反而堅持釘死那位「連彼拉多都找不出他的罪行來」的耶穌。這顯然是明知故犯的行動,怎能說「他們不曉得」呢?連與同釘十架的兩位強盜(一惡一善)都知道, 群眾怎會有藉口說不知道呢?但這卻是耶穌親口所說的話,是一定不會錯的。那麼我們如何去理解它呢? 當耶穌說「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時,耶穌指的是:那些 (即所有) 把他釘在十字架上的人的確是不知真情的,因為他們沒有「完全」理解自己的罪有多嚴重,就是:「他們正在將上帝的獨生子釘死在十字架上」 的事實。然而,無知並不能免除他們的罪孽;無知只是凸顯了人類墮落的深度,我們可以在沒有充分了解其嚴重性的情況下,犯下如此令人髮指的行為。然而, 上帝将按照他們所知的審判他們。 現在我們把上下片語放在一起,「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這就引發另一個問題:「耶穌是否赦免了當時 “所有” 的目睹者呢?」如果你的答案是「是」,你就等同於贊成不附合聖經的「普救論( universalism)」了。 聖經所講的寬恕,並不是在不悔改的情況下全面赦免所有的罪人。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提供的赦免是向所有的人開放的,但只有那些透過信心和悔改的人才能獲得赦免,十架旁的一位強盜是一例也。另一位強盜就代表了當時死硬不悔改的人,顯然他們不能獲得救贖之恩。 建立在以上討論所基礎上,現在讓我們可以更直接地回答這個問題:「究竟耶穌是否在十字架上赦免了 “所有的” 目睹者呢?」 彼得和猶大同樣背叛耶穌,但三次不認主的彼得獲赦免, 而猶大卻沒有。為什麼呢?因為耶穌為彼得禱告,而沒有為猶大禱告 (註)。耶穌對彼得說,「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 (路加22:31)。」耶穌向誰為彼得祈求?當然是向父神祈求。「代選民祈求」是大祭司的職責。所以,「父阿,赦免他們」中的「他們」顯然是單指群眾中「所有」在創世以前被父神揀選的一群「選民」。耶稣曾說, 「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26:24)」。顯然, 猶大一定不在選民的行列之中。 (註) 聖經沒有明確提到耶穌為猶大祈禱。然而,正如約翰福音 17 章 6-19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新天新地 (天堂)

Edited & Translated by T.C. Lo 由於世上沒有任何情況可以與地獄的痛苦相提並論,因此世上也沒有任何歡樂可以準確地比喻天堂的奇蹟。 正如我們發現聖經中地獄的冷酷可怕的形像一樣,我們也發現聖經中天堂的豐富而有希望的形象。它被比作樂園,亞伯拉罕的懷抱,以及從天而降的榮耀之城。新耶路撒冷被描述為半透明的黃金街道、有珍貴寶石牆的地方、以及永恆和永恆的歡樂的環境。 關於天堂,最值得注意的是它不存在的東西以及它存在的東西。 將會不存在的事物包括:眼淚,悲傷,死亡,痛苦,黑暗,不敬虔的人,罪,聖殿,太陽或月亮,以及亞當罪孽的咒詛(參考創 3:14-19)。 天上存在的事物包括:聖徒,生命水的河,醫治的果子,神的羔羊,敬拜,婚宴羔羊和他的新婦,上帝未遮蓋的面容,以及公義的日頭。 天堂就是基督所在的地方。這是與神人相交的永恆幸福。喬納森·愛德華茲 (Jonathan Edwards) 在試圖表達信徒將在天堂中找到的喜樂時寫道: “聖人將在愛的海洋中暢遊,並永遠被神聖之愛的無限明亮、無限溫和和甜美的光芒所吞沒;永遠接受光、永遠充滿光、永遠被包圍與它一起旋轉,並永遠地將它反射回它的泉源。” 雖然聖徒會喜歡與他們的神和救主相交,但沒有理由相信他們不會認識他們在地球上認識的聖徒並與他們相交。天堂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居所。 在天堂裡會有不同程度的祝福。保羅用同一個天上不同亮度的星星閃耀來比喻這一點。然而,有幾點需要澄清。 首先,所有的星星都會發光。也就是說,天堂裡沒有不快樂的事。所有人的幸福都超越了我們最有洞察力的想像。 其次,基督的贖罪工作對所有聖徒都有同樣的拯救功效。 最後,信徒的「行為」雖然「值得」或多或少的祝福,但本身並不好。相反,上帝至高的喜悅將這些行為視為有功德。他這樣做只是為了基督的緣故。 地獄最大的恐怖在於它的永恆性,而天堂最大的快樂之一就是保證它永遠不會結束。最後的敵人,死亡,將不復存在。路加福音 20:34-38 向信徒保證,天上的賞賜是永遠的。 天堂最大的喜樂是幸福的異象 (beatic vision),就是看見神的面容。然而,這種難以言喻的喜悅,卻是透過靈魂的眼睛流露出來的。神是靈,選民將在靈中看見祂。這是基督贏得的獎賞,也是祂的孩子們享受的獎賞。(更正宗助讀本) P. 2330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甚麼是「自由」?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有一位「面書友」向我提問: 「我熱愛自由,並將永遠追隨自由。我喜歡自由帶給我的快樂。這是一種舒適、無拘無束的享受。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你自己的喜好就是自由。愛自由就是愛自己。你怎麼認為?」 從這段話中似乎看出她對「自由」的看法,認為自由就是「為所欲為」。其實這就是今天美國社會文化的「色调」。人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只要他們不傷害他人就好了。因此,自由被認為是一種社會認可的唯一無條件的善。為甚麽他們強調「無條件」呢?因為他們認為「條件」便是「限制」,「限制」就是「消除自由」。例如,按照《十誡》而生活就是一種限制。換句話說,在沒有觸犯律法的情況下,為什麼要試圖將一套道德權利價值觀加在每個人身上呢?這是他們的質疑。 這種「不傷害別人」的原則,似乎使選擇自由成為一種自我糾正的絕對金科玉律,以至為我們共同生活和社會秩序提供指導,而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宗教或道德價值判斷。據此,今天唯一的道德絕對 (moral absolute) 應該是「自由」,唯一的罪惡應該是「不寬容或偏執」。 哲學家區分了「積極自由 (positive freedom)」和「消極自由 (negative freedom)」。 我們現代文化的自由觀念是完全負面的。只要沒有人限制我們的選擇,我們就是自由的。然而,這個概念太單薄,太不夠充分了。 (1)消極自由是拒絕任何對我們選擇的障礙或限制的自由。 (2)積極自由是利用我們的自由以特定方式 (目標導向) 去生活的自由。 追溯其源,這種「絕對消極自由」的想法來自後現代主義的思維,就是對任何道德基礎都要產生懷疑。其結果是:自由不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自由就是目的的本身。這就像陽光下舞動的一粒塵埃一樣,它是自由的,隨意地飄來飄去,但它最終落實在地上那一個位置,它卻無法預測或甚至不在乎。所以,對這粒塵埃而言,自由變成它存在的「目的」而不是一種「手段」去達到特定的目的,可說是一種無目的的「自由」。 然而,真正的自由「需要目的」,我們希望帶著自由降落在某個預定地方,那個「目的」才是真正的「價值」;自由不可能是最高或唯一的價值。 我們必須利用我們的選擇自由來做某事——但我們的文化非常害怕說出那件事應該是什麼或我們應該降落在哪裡。為什麼?因為我們擔心如果我們告訴人們 “你應該這樣做”,這就會限制了他們的自由,所以我們只有隨波逐流,「尊重」他們那負面的自由,而被人稱許為「寬容大量」。 只有當「自由」能夠讓你真正做一些好事時,它才是好的。例如,如果你要有一個美滿的婚姻關係 (良好的目的),你就要接受束縛, 放棄一些「負面的自由」,你就不再像單身漢一搬, 我行我素了。 消極自由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是一個不完整的故事。如果我們拒絕為了做一些積極的事情而作出承諾 (commitment) 並減少我們的消極自由,那麼我們就不是完全自由的。自治 (為所欲為) 本身是不完整的。「不完全的自由」就等於「沒有自由」。所以「真自由」就是從「負面自由」中被釋放出來。如何被被釋呢?耶穌說,「所以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 (約翰福音8:36) 參考:「Making Sense of God—-An Invitatio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Blemishes that Christians should be Beware of 

By Tin-chee Lo John Newton (1725-1807) was the author of the lyrics to “Amazing Grace.” This hym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widely recognized songs in the world, beloved not only by church choirs but even b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基督徒應注意的瑕疵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約翰·牛頓 (John Newton,1725-1807) 是《奇異恩典》歌詞的作者。這首讚美詩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和廣泛認可的歌曲之一,不但教會詩班喜歡,甚至在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們中也引起了共鳴。他也寫了一本有趣的書, 書名是《Seven Christian Blemishes (基督徒七大瑕疵)》。書中所指的「瑕疵」是一種對靈命長進沒有幫助的東西,但它不是罪,也不是聖經所禁止的東西。約翰以牧者的心肠指出: 如果基督徒讓這些「瑕疵」發展下去,就很容易演變成一種生活形態,那就會妨礙基督徒的靈命長進,就像青蛙在慢慢沸騰的溫水中漸向死亡而不自知。約翰·牛頓的寫作很奇特,頗像約翰·本仁 (John Bunyan) 所寫的《天路歷程》的寫作風格,就是用一些奇異的虛構人物的名字,透過寓意的方式來表達這七個「瑕疵」的本質。這七個虛構人物是:Austerus, Humanus, Prudens, Volatills, Cessator, Curiosus, Querulus. 但本文只討論其中一個人物: Querulus。這個古怪名字是從一個英文字 Querulous 演變而來的。這個英文形容詞的意思是「抱怨的, 爱挑剔的, 发牢骚的, 易怒的, 鸣不平的」。約翰把 Querulous 幽默地借音扭曲為「Querulus」,可音譯為「奎魯斯」。但中文讀起來很拗口,所以我把「奎魯斯」改名為「吹水佬」。這個名字的典故是:有些人談笑風生,講到興高采烈的時候,口沫橫飛,熱情洋溢,和他們一起也頗有樂趣,廣東人稱這種人為「吹水佬」。但當談到政治或宗教的事情時,其中有些人非常敏感,有時甚至會鬧到面紅耳熱。現在我把 約翰·牛頓 的文章用今天的語言去表達, 使讀者更感切身。 「吹水佬」喜歡談政治,他常常譴責公共事務的管理不當,但他卻沒有接觸到推動政府机制的巨輪的源頭。 無論他如何大聲疾呼也不能使政府的官僚巨輪加速或減緩。「吹水佬」既沒有合法的法官資格,也從未受過「公共政策」的學術研究,他也不是歷史學家, 為什麼他對政治會那麼煩惱或激烈呢?他的資料來自報紙新聞,電視節目,YouTube, ChatGPT 及其它各社交媒體,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從詩篇九十篇看如何得著智慧的心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C 90:7 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 90:8 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 90:9 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90:10 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C’ 90:11 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 90:12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 (90:7) 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 公義聖潔的上帝絕不會視有罪為無罪。 上帝對罪人的回應,乃是用祂的忿怒來提醒他們,讓他們知道自己得罪了上帝而悔改。 C.S. 魯益師曾经写道:「神在我们的快乐中,对我们耳语;在我们的良心上,向我们说话; 但却在我们的痛苦中,向我们唿喊:这是祂的扩音器,以此唤醒这个聋聩的世界。」 或許容我加上一片語:「上帝在我們犯罪中,爆發祂的震怒,」好叫我們因祂的忿怒而驚惶像快被火消滅的那樣。舊約聖經常把上帝的憤怒比喻為烈火,表喻有練淨的作用。神的怒氣不但讓我們知罪而悔改,並期望我们能通过祈祷向他求助,使我們再次听到他的耳语,所以我們可這樣說,神的震怒是祂對罪人的愛的一種表達。 (90:8a) 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 上帝用憤怒來喚醒罪人,但頑固的罪人往往無視上帝的警告。上帝便用不同的方式來對付我們的罪。對於我們那「明知故犯」的罪行,上帝一項一項地將它們陳列在自己的面前、使罪人和祂一起看看罪的黑暗和醜陋。正如耶穌所點出來的那樣,「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 (馬太15:18)。」聖經還有數處將人的罪孽表露無遺。 (90:8b) [你] 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 「隱惡」是把我們的惡隱藏起來,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我們的罪行是可以在人面前隱藏的,但在全知和全然聖潔的上帝面前,我們又怎能隱藏呢?「無所不知」是上帝的屬性之一,我們怎會那麼愚蠢把自己的惡隱藏起來? 我讀到滕近輝牧師的《使徒時代教会十二危机》一書, 內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欺哄自己的方法不一, 最巧妙的一種是安慰自己的良心. 那一個人不善於此道呢? 信徒在良心受責備的時候, 常常使用極巧妙的方法,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How to Select the Sermon Theme

By TC Lo (12/23/2023) Christmas or Christmas Eve falls on a Sunday roughly every 11 years. Tomorrow morning 7:00 AM, Christmas Eve, to the on-line Church <天空聖城> which I am serving, I shall preach a message based on John 1:1-18.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2023年聖誕節感想 (2023 Christmas Reflection)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聖經不是神話傳說,它是建立在歷史事實的架構上。但上帝在適當的時刻直接插手於人類歷史當中,使那段時代成為「救贖史」。如: 亞伯拉罕的蒙召,以色列人出埈及,大衛王朝的盛衰,巴比倫的被虜等。當這些事件累積而達到高峰時,便是「日期滿了」的基督降生時刻。這是聖誕節的由來。 出埈及記是非常重要的救贖史。埈及王法老之名號Pharaoh中間有 “RA” 兩字母。RA 是太陽神之意。 法老自己認為他是太陽神之子。當摩西面對紅海,前無去路,後由追兵之際,那本來作為帶領以色列人的雲柱現在轉到他們後邊立住,擋住法老大軍,成為以色列人的保護。然而法老所拜的太陽神,現在被烏雲遮蓋,使他失去方向,喪失理智,以致作出愚蠢的決定,下令他的兵馬追趕色列人,結果全軍覆滅, 葬身於紅海。 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很快樂的,因為他們可能正在面對感到絕望的紅海,可能是失去工作或患了絕症;後面又有債務的追兵,或老闆規定的工作截止期限的追兵,他們怎能快樂呢?但降世為人的耶穌是我們的火柱雲柱, 祂與我們同在,衪是我的指路明燈,又是我們的保障,祂總是會給我們一條意想不到的出路。只要我們信靠這位稱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的耶穌,我們的不快樂就被轉為滿有喜樂的昐望,因為祂曾應許說: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太11:28) 。 2023 Christmas Reflection The Bible is not a myth or legend; it is based on historical facts. But God directly intervened the huma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從聖經看未來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宇宙有開始也有結束。 人的生命有開始也有結束。這兩種「結束」都是屬於未來的。「未來」的神學術語是「末世論」或較廣泛的「終末論」,本文兩詞互用,而英文同作 “Eschatology”。可見在神學上至少有兩種末世論: 「個人末世論」和「宇宙末世論」。 這兩種末世論並非各自獨立的,乃是密切相關的。兩者的相遇點就是「上帝的國」,或稱為「天國」。耶穌在福音書中經常用我們日常生活的例子來比喻天國的已臨,可見天國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然而國度的觀念在「宇宙末世論」的討論中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天國」是兩種末世論的橋樑。在基督第一次來臨時耶穌宣告天國已經開始了,但要等到祂第二次的來臨後,天國才達到完美的實現。我們今天是活在一個「已然」卻「未然」的掙扎中。 在「個人末世論」中,我們選讀詩篇九十篇作為討論的起始點。我們對未來無能為力,但如果我們把「未來」帶到「現在」,我們便可以有所作為。其實這是一個「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理念。例如,我們買了房子後,若把將來那「不確定的火災」帶到現在,我們便作出了「買火災保险」的决定和行動。然而聖經啟示給我們的「未來」是確定的,我們豈不更應該把「確定的未來」帶到「現在」,好讓我們今天可以做一些工作嗎?甚麼工作呢?詩篇九十篇告訴我們要作一些上帝會堅立的工。儘管我們的工作在人看來是豐功偉蹟,若不是被上帝所堅立,它們都只不過是「草木禾𥟠」,隨着宇宙的消失而煙消雲散。 詩篇第八篇告訴我們:我們雖是滄海的一粟,但上帝卻將榮耀尊貴給我們為冠冕。我們如何把工作和榮耀上帝拉上關係呢?當我們作一些上帝不喜悅的事時,我們便虧欠了祂的榮耀。這就暗示當我們作一些討上帝喜悅的事時,我們便等於將榮耀歸給祂,與此同時,上帝也堅立了我們手所作的事,這些事便成了上帝眼中可存到永恆的「金銀寶石」。你看,上帝先賜我們榮耀尊貴為冠冕,然後我們作出回應,藉著作一些祂所竪立的工來榮耀衪,這是何等美麗的「神人同工」。這就是我們在「巳然而未然」的狀態中應活出的人生意義。 如何分辨我們手所作的工是蒙上帝堅立呢?我們就需要從上頭而來的智慧。詩篇九十篇告訴我們要學習「數算自己的日子」。數算「過去的日子」或可作前車之鑒,或激發感恩之心,這也無妨,但也會使人驕傲;惟有學習數算「餘下的日子」,我們才可以得著智慧的心,並認識到珍惜光陰的重要性。 在「個人末世論」中我們會談到「死後」直至「未來的身體復活」之間的「中間狀態」。透過「復活」的專題,我們更能把「個人末世論」與「宇宙末世論」的關係拉近並汇聚起來。 在「宇宙末世論」的討論中,《啟示錄》是我們的教科書。《啟示錄》一方面是書信,對書信我們應該用敍事的逐字解經的方法去理解它。但在另一方面,《啟示錄》在很大的程度和範圍上、是象徵性和喻意式的文體,對此就不能用字面去解釋它了。由於聖經沒有把體裁的界線明確地劃分給我們看,那就無形中給解經家們一個很大的自由度,以至歷世歷代的神學家對《啟示錄》都有不同的詮釋。雖然如此,每一項預言事件,如:復臨、被提,大災難、敵基督,千禧年,最後的戰爭、和大審判等,聖經都算是有頗清晰的描述。所爭議的是,事件與事件之間的時間先後問題的不確定性, 以至有「災前被提」, 「災中被提」,「災後被提」,及「怒中被提」等討論。至於字面與灵意的分辨中,便產生了「前千禧年」、「後千禧年」、「無千禧年」等神學觀點。這些都是「未然」的事。然而《啟示錄》也談到「已然」的事件,如七教會及其所面臨的苦難等。但《啟示錄》大部分的關注都在主復臨後那「未然」所將發生的各種事情。可喜的是,儘管異議的存在,基督徒都一致同意:在不斷的善惡之爭的過程中,基督最後得勝,天國最終完滿地實現,正義最終得到伸張,聖徒必進入新天新地,惡人和魔鬼撒旦必被扔在火湖裡。 至此,我們不能不問,舊約的信徒對末世論的觀點如何? 我想舊約的末世論是一種前瞻性的末世論,百姓祈求上帝不斷進行干預他們的歷史,他們前瞻的目標,就是彌賽亞的來臨。希伯來書十一章提到很多舊約的信心偉人,正是因為這個前瞻性的信心,使他們勇往直前,奔跑他們人生的道路。 介於「個人末世論」和「宇宙末世論」之間,存在著一個稱為「文明末世論」的層面。在耶穌第一次降臨至第二次降臨之間,就是我們的歷史,也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記錄。在這期間人類有兩種勢力: 抵擋上帝和尊崇上帝。在這兩種勢力參雜中,歷史事件不斷發 生,那麽它們的意義何在? 首先我們談談聖經否定的歷史觀: 從古希臘到近代的存在主義哲學家,加繆 (Albert Camus), 他們認為歷史是無始無终地循環著的。新冠疫情雖然過去,但人們一致肯定,新的流感也必再來。縱使在疫情中有很多科學家不遺餘力地發展疫苗,履行他個人的文化使命,豐功可嘉。但這種歷史觀明顯地具有「個人主義」的局部意義,但整體來說,歷史是沒有意義的。一個循環式的過程就像希臘神話所描寫的一般,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大力士用力把它再推上,週而復此,何來意義呢?但聖經中的歷史觀卻截然不同。它是線性的:有明確的開始 (創世記) 也有明確的結束 (啟示錄),其中的特點是:上帝在歷史中絕對掌杈,基督是歷史的中心,天國已經來臨但等待完美的滿足,人類一切的作為都是朝向新天新地的方向邁進。這就是聖經的「文明末世論」。 今天,當我們看到历史結束後那榮耀的盼望,並接受且明白「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基督」,我們便可以坦然輕看那至暫至輕的苦楚,而注目在那將來無比的榮耀,並積極地遵從保羅的教導:「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我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五月花號 」的歷史和屬靈意義

編者: 盧天賜 編者合併了三篇文章來展示清教徒對歷史和屬靈的貢獻:移民的象徵; 美國立國精神; 感恩節; 宗教自由的價值觀; 對中國人的影響。兩篇文章取材於2023年11月角聲的《號角》美東版。另一篇來自 <基督燈枱神學教育中心> 的Bryan 老師。 歷史背景 1620年9月16日,英國3桅蓋倫 (galleon) 大帆船「五月花 (Mayflower)」載着102 位英國清教徒 (其中35 人是船員) 從英格蘭出發,經過為期 66 日的艱苦航行,抵達「新大陸」,原本的目的地是在現在的紐約曼哈頓一帶的陸地, 但大風逼迫他們停靠新英格蘭東部的普利茅斯朝鱈魚海灣。在那裏, 他們開墾了在美洲的第一片居住地。那年的冬天異常寒冷,在繁忙勞動及嚴寒天氣下,許多人感染了傳染病,歷經千辛萬苦來到美洲的移民倖存只有 50位。 「感恩節」之源 這群朝聖者到了第二年 (1621) 春天,幸得原住民印地安人的幫助 ,終在秋季迎來了大豐收,也因此有了第一個感謝神眷顧及賜予的「感恩節」, 象徵着感恩、團結以及歐洲定居者與美洲原住民之間的和平共處,被視為美國歷史上跨文化互動的早期典範。 移民美國的象徵 「五月花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五月花號將一群英國朝聖者(清教徒) 送往新大陸。清教徒也被稱為分離主義者,是一群因宗教迫害而信奉與英國教會分離的宗教異見者。他們尋求一個可以自由信奉其信仰的地方,五月花號的航行就是對宗教自由的追求。這種對宗教自由的渴望是美國移民史的一個基本主題。朝聖者到達新大陸後,面臨着嚴峻的困難,包括惡劣的天氣、疾病和物資匱乏。許多人在第一個冬天喪生。倖存者堅持不懈,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他們從原住民斯康托 (Squanto) 和薩莫塞特 (Samoset) 等獲得援助,展現出堅韌不拔和協作的移民品質。五月花號航程被視為移民美國的象徵,歷史上的朝聖者們對宗教自由的追求,為追求更美好生活而甘願忍受苦難的精神,與無數當代移民在美國尋求庇護或機會的經歷共情。身為美國移民,「五月花」成為我個人在美國生活奮鬥的激勵和作了基督徒後的傳福音動力。 美國的立國精神的基石 1620年11月11日 ,五月花號靠岸時,船上新移民中的 41 名成年男子簽署了《五月花號公約》。這是一份確立自治形式的文件,被認為是北美最早的成文憲法範例之一,開創了民主自治的先例,促進了美國民主的發展。這份公約成為美國日後無數自治公約中的首例,簽約方式及內容代表着「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思來決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強權來決定管理。」開創了一個自我管理的社會結構,在王權與神權統治的時代,暗示民主的信念。《五月花號公約》寫道:「為了上帝的榮耀,為了增加基督教的信仰,為了提高我們國王和國家的榮耀,我們飄洋過海,在維吉尼亞北部開發第一個殖民地。我們這些簽署人在上帝面前共同莊嚴立誓簽約,自願結為民眾自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的實施、維護和發展,將來不時依此而製定頒佈,被認為是對這殖民地全體人民都最合適、最方便的法律、法規、條令、憲章和公職,我們都保證遵守和服從。」五月花號和清教徒的故事深深地融人了美國文化和移民身分認同的結構之中,反映了宗教自由、自治等永恒的價值觀,是美國移民史上的重要篇章。 屬靈意義 五月花號抵達美洲十年后,麻薩諸塞灣 (Massachusetts Bay) 總督溫斯羅普(John Winthrop) 在取得開辟殖民地的特許狀后,率领了 700人,11 艘船,更有规模的展开上帝的业绩。在他的布道宣讲《論基督徒的恩慈》中,他曾宣称:所有民族都与上帝有契约。清教徒正是在实践这个宗教契约。他们必须成为一座山巅之城,展示上帝的道路, 让所有人的眼睛都能看着。 溫斯羅普指出, 每個人必有機會活出上帝的榮耀和能力;不同層階的人们,只要行基督之道,必能結出聖靈的果實;律法與恩典是人生學習的并存功課,他引用彌迦書6:7-8:何為上帝所喜悅的善?即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 溫斯羅普四度擔任麻薩諸塞總督,屡屡克服新移民、统治、纷争、宗教、土著、奴隶、贸易、外交等问题,带领殖民地开拓前进。 山巔之城一词更被甘迺迪就任美国总统前的演说和雷根的辞别演说中被引用。灵命的觉醒,又是宗教生命实践的基石,特别是在公共领域方面。正当美国走向独立革命前,由怀特菲尔德 (George Whitefield; 1714-1770) 导火,爱德华兹 (Jonathan Edwards) 启动的大觉醒,给殖民地的百姓有更深刻的宗教敬虔、更朴实的民情秩序;开国的元勋们高瞻远瞩的思想与包容性,相信也与当下的宗教內涵相关。 對中國人的影響 大觉醒又慢慢孕育出了后续的普世宣教的心志-– 你们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我们中国,在普世宣教运动中,更是获益良多。和合本圣经,正是出生在美国宾州坎伯兰 (Cumberland) 的狄考文 (Calvin Wilson Mateer) 策划完成的。除了和合本,狄考文更为中国引进了阿拉伯数字 (123456790) 和电灯;又创办了山東的广文大学 (齐鲁大学之前身)。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如何指導剛信主的弟兄姊妹讀聖經?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我成長在一個沒有牧師的教會中。作為教會的領導人,就要與同工擔負一些牧養的工作。初信主的基督徒們常問我,「我很想读圣经,但沒有門路,我應從那裏開始呢?」我就請教一些老牧師和屬靈長者,他們大致都異口同聲地說,「先讀讀約翰福音吧!」在華人教會圈子中,這幾乎成了標準答案。但我不太明白他們為何如此見議,大概是說,「讓他們首先知道 ”耶穌是神” 吧!」最近聽了史鮑爾牧師 (Dr. R.C. Sproul) 的一篇福音講道,他把約翰福音作了一個精闢的簡介,以下是他的講道摘要: 馬太,馬可,路加,這三本福音書提供耶穌生平和事工的梗概。它們被稱為「對觀福音書 (Synoptic Gospel)」。而約翰福音卻與三書不同;它所關注的是神學,特別是基督論。約翰花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去描述基督在世上最後一週所發生的事情;特別把焦點放在濯足節 (Maundy Thursday,受難前的那個禮拜四)中的救贖性歷史活動中。與對觀福音比較,約翰福音最獨特之處是約翰記錄了從耶穌口中介紹聖靈上帝的最廣泛啓示,讓我們更加了解三位一體真神中的第二位格。 約翰福音第一章頭18節被稱為約翰福音的是序言 (the Prologue)。在教會頭三百年的歷史中,沒有別的經文比這十八節經句更能吸人早期的基督教思想家。基於這短短的經文,神學家全神貫注地研究基督的位格,並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所謂「邏各斯基督論 (Logos Christology)」,把基督理解為上帝的「道 (the Word)」。 約翰寫這福音書的目的何在?答案可以從本福音書最後一句結語看出來。「 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 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20:31)。」約翰用這個序言特別指出耶穌的終極身份。 認識一個人最常問的三個問題是: 你叫什麼名字?你做什麼事情?你從哪裏來?約翰福音特別告訴我們耶穌是從哪裏來。 新約用了幾個稱呼耶穌的字眼。最常出現的是「基督 (Christos)」,即新約的「彌賽亞  (Messiah)」,「基督」不是姓氏,而是頭銜。所以「耶穌基督」是對「耶穌是彌賽亞」的肯定。第二常見的頭銜是「主(Lord)」。遠遠排在第三位的稱號是「人子 (Son of Man)」,在新約中用了約80次,但卻是耶穌最喜歡的自我稱呼 (self-designation)。如果你問耶穌,祢叫甚麼名字?耶穌最可能給出的答案是「我是人子」。 當我們聽到耶穌自稱是「人子」時,我們很自然地以為耶穌是站在人性的地位上作出謙卑的表達,認為耶穌是刻意強調祂與人類認同。但這卻不是耶穌的意思。當第一世紀的猶太人聽到「人子」這個名字時,他們馬上聯想到但以理書 (7:13-14) 所表達的意思。「13 我在夜間的異象中觀看、見有一位像人子的、駕著天雲而來、被領到亙古常在者面前、14得了權柄、榮耀、國度、使各方各國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權柄是永遠的、不能廢去、他的國必不敗壞。」明顯地,但以理中的「人子」是指一位從寶座來的「天上人」,具有審判的權柄。所以當耶穌自稱是「人子」時,他是表明他那屬天的源頭。 有時,耶穌對自己的源頭作出明確的陳述:「 因為我從天上降下來、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 (6:38)。」論到猶太列祖,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8:58) 。」猶太人聽見,馬上用石頭想將耶穌處死。因為祂的宣告被理解為以往上帝對摩西對自己名字的啓示:「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 (出3:14) 。」有一次,耶穌醫好一位癱瘓的人後,便對他說,「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 (太9:6)。」可見「人子」並非是謙卑的言論或暗示。透過上面的經文陳述,耶穌公開表明祂是從天而降。而約翰的序言正是要表達這一個信息。 創世紀的迴響 「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約1:1-2)。」這句話,使教會頭300年內的神學家和思想家困惑不堪。「道與神同在」說明「道」與「神」是有區別的,而「道就是神」說明「道」與「神」卻是等同的。然而這句話是三位一體教義的信仰宣言的基礎,上帝在三位格中是一體的。 約翰寫道,「萬物是藉著他造的 (約1:3a)。」耶穌被認為是道成肉身的三位一體中的成員: 萬有是為(for) 祂,由 (by) 祂,並在 (in) 祂𥚃面而造成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約1:3b)。」我們是被祂造的。約翰作出另一個非凡的聲明,「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1:4) 。」 在約翰福音中,有兩個字是反複出現的,就是「光」和「生命」。這兩個字在序言中也出現了。聖經常用兩個反義詞來描述墮落的世界,就是「黑暗」和「死亡」。有人用「我看見光了」或「我的燈亮了」來敘述他們重生的經歷。他們看見生命在基督裡,基督也賜他生命。保羅重生的那一剎那,他看見了大光。相反的,在基督以外的人,雖然有肉身的生命,但沒有終極的生命,他們只有靈性的死亡。洛威爾 (Lowell Ivey) 是維吉尼亞州維吉尼亞海灘 (Virginia Beach, VA) 宗教改革東正教長老會的組織牧師。洛威爾因19 歲時犯下的搶劫罪被判17 年徒刑,在監獄服刑超過15 年,最終皈依基督教。一天晚上,當他收聽廣播節目《光來了 (Here comes the Light)》時,上帝發出了榮耀的光。福音進入洛威爾的心中,並讓他在耶穌基督裡獲得自由。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詩篇九十篇:從黒暗到光明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神學家範甘麥倫 (Willem A. VanGemeren) 在他的詩篇注釋中觀察到詩篇九十篇呈現一個對偶式 (chiasm) 的文學結構。由外偶 (A-A’), 中偶 (B-B’), 内偶 (C-C’) 構成: A 神是主 (90:1-2)                 B 神在人身上的主權 (90:3-6)                         C 神的愤怒 (90:7-10)                         C’人對神忿怒的反應 (90:11-12)                 B’ 祈求神的憐憫 (90:13-16) A’ 願主是我們的神 (90:17) 本文企圖從中偶 (B, B’) 中找出它的信息。在默想的過程中,發現原來上帝可以藉著這幾節經文啓示給我們祂的心意。 (中偶上) 90:3-6 3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 4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 5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 6 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 「使人歸於塵土 (v. 3)」這句話把我們帶回到創世記3:19,「你必汗流滿面纔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 詩篇90:3-6 再次提醒我們的罪性和我們的叛逆所惹動的上帝的憤怒。摩西似乎聯想到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時的景象。曠野是不毛之地,但它不是沙漠。雖然土地乾旱,但並非完全沒有雨水。下雨後,因為土地乾固,無法吸收水份,於是很快地成了急流,地面上的植物很快地「如水沖去 (v. 5)」。因為泥土潮濕,新的植物也在「早晨發芽生長」,但在炎熱的氣候中,很快地如割下的草一般,便枯乾了(v. 6),河流也成了干河床 (wadi), 這是曠野循環式的的生態環境。 如果出埈及記是上帝救贖計劃的歷史表達,那麼,內中的四十年曠野漂流便代表信徒在世上經歷成聖生活中的掙扎。 (中偶下) 90:13-16 13耶和華阿、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從詩篇九十篇看人生的意義

By T.C. Lo (盧天賜) 神學家範甘麥倫 (Willem A. VanGemeren) 在他的詩篇注釋中觀察到詩篇九十篇呈現一個對偶式 (chiasm) 的文學結構。其中有 「外偶 A-A’)」 ,「中偶 B-B’)」,和「内偶 C-C’)」組成。 —————— A 神是主 (90:1-2)                 B 神在人身上的主權 (90:3-6)                         C 神的愤怒 (90:7-10)                         C’人對神忿怒的反應 (90:11-12)                 B’ 祈求神的憐憫 (90:13-16) A’ 願主是我們的神 (90:17) —————— 筆者企圖從外偶 (A, A’) 找出它的信息。在默想的過程中,發現原來上帝可以藉著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面對苦難的兩種世界觀: 塞翁 vs. 保羅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基督徒常引用保羅在羅馬書八章28節所說的,「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 去安慰那些正在苦惱中的人,或在自己的難処中自我安慰, 或將這句話視為「金句」,作為我們預備應付未來苦難的神學基礎。一點也沒有錯! 但未信主的人卻說,我們不用訴諸聖經,中國文化也有一句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也可作為面對苦難的錦囊妙計。意思是說,不好的事只不過是變相的祝福,何必太在意呢? 不錯,用這句話來紓解我們的痛苦,也是無可厚非的。 那麼,「塞翁失馬的效應」與「萬事的互相效力」究竟有什麼分別呢?答案是:天淵之別。 首先,讓我們看看「塞翁失馬」的典故。此词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我不知它是否一個真實的故事,或只是一種人生哲學的喻意,但不重要!話說:「在塞外有一位老翁,他善於養馬。有一天,他的一隻駿馬逃跑到胡人之地去了。他的朋友前來安慰,塞翁卻說,”有什麼好傷心的呢?失去一隻馬難道不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福氣嗎?” 過了幾天,那失落的馬竟然帶了一群野馬回來。朋友前來恭賀,老人卻無動於衷,感嘆道,”難道這不是患難的兆頭嗎? 過了幾天,他的兒子興奮地騎著一匹野馬,在得意忘形之際,從馬背摔下來,跌斷了一條腿。朋友又來慰問。老人說,你沒有聽過因禍得福嗎?過了幾年,胡人入侵,王帝下令所有年輕人都要入伍從軍,捍衛國土。這場戰役非常厲害,大部份的年青軍都死在沙場,為國捐軀,而老人的兒子,因跛了腳,就免被徵召,因此性命得以保存。」 當你知道這個典故,你就發現「塞翁失馬」並非安慰之言。儘管你相信禍患是變相的祝福,它卻是一個非常恐怖的警告。如果有人給你福氣,你敢接受嗎?因為這個福氣日後也必變成禍患。其實「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乃是指世事無常, 禍福是胡亂的隨機,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命運。誠然,一搬人把這句口頭禪作為紓解生活上的煩惱的良藥,這也未嘗不可,人之常情。 「塞翁失馬」的哲學顯然是一個沒有考慮到神的存在的哲學。所以它看起來有點像聖經中傳道書所說的那樣:「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1:13)」。假若上帝不存在,一切事物的發生都只能是隨機的,是無目標的;所有的得失也只不過是出於一種無位格的命運的支配。然而傳道書是上帝所默示的話語, 目的是要指出一個沒有上帝(日光之下) 的世界是多麽無意義。在無神論者的眼中,世界是混亂無序的,事情的發生是隨機的,人對環境是束手無策的。然而,在上帝主杈的掌管下,宇宙冥冥中是井井有條的,因為世事也是由祂命定的。「意外」一詞在上帝的字典中是找不到。上帝甚至在「似乎看不到上帝」的傳道書中寫道: 3:1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3:2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3:3 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3:4 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3:5 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懷抱有時、不懷抱有時.3:6 尋找有時、失落有時.保守有時、捨棄有時.3:7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3:8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3:9 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3:10 我見 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3:11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永生原文作永遠〕然而 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這豈非說明世事並非隨機,乃是照神的計劃有條不吝地按著祂的時間表一步步地展開。傳道書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知道自己的有限,可憐,和絕望,從而驅駛我們轉目去仰望那「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的上帝。(傳道書 3:1-11) 那麼羅馬書的「萬事互動得益」與「塞翁的無奈失馬」的核心區別在那裡呢? 《塞翁失馬》強調事物的變化常常具有不確定性,令人產生無奈之感,並教導我們應該以「逆來順受」的態度去欣然接受環境。而《羅馬書》第八章第28節則強調信仰的重要性,並肯定上帝的計劃存在著一個能「互相效力」的智慧。讓我們再看看這節經文: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8:28)」 其中有兩個關鍵性的字眼:「神」和「愛」。 神:此經句的前設是相信宇宙存在著一位獨一的真神。祂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創造主,人是照著祂的形象受造。所以人生的目的不是「自製」的,而是「赋予」的。 愛:這是上帝的屬性,因為「神就是愛」。人對上帝應有的回應是「愛神」。然而我們愛神不是…乃是因為祂先愛我們。凡真正信靠耶穌的人,一定會愛神,因為「愛」是信靠的內容,也是信心所結的果子。 這𥚃我們看到一個「神人互動」的關係。這種關係在「塞翁失馬」的封閉哲學中是絕對找不到的。 結論: 上帝是歷史的主宰,是人類命運的掌握者。雖然我們無法逃脫人生有患難,但是全權的神卻可借用人生的患難,透過祂測不透的智慧,轉變成一種屬靈的祝福。這種命運的轉變牽涉到一個關鍵性的條件,乃是基於我們有沒有愛神。然而一個真正「信」耶穌的人,一定會「愛」神。因為起初的「愛」是包含在「得救的信心」𥚃面。因此,我們應該反醒自問:「我重生了沒有?」基督徒「成聖的信心」是可以增長的。透過:敬拜,讀經,禱告,團契,和奉獻,五管齊下,我們的信心一定會日益增加。從患難所轉變成的福氣也隨著信心成正比地豐富起來。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What does it mean by taking “a leap of faith”? 如何理解 “信仰的飛躍” 一詞?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赐) “A Leap of Faith” is a phrase oftentimes used by secularists to sneer at Christians of their having blind faith. Therefore, “A Leap of Faith” is a phrase typically means to believe something with littl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你們要愛罪人,恨罪惡」是聖經教導嗎?Does the saying “You shall love the sinners and hate their sins” conform with the teaching of the Bible?

By TC Lo (盧天賜) 我最近常聽到一句說得振振有詞的話,「你們要愛罪人,恨罪惡」,因為「上帝是愛罪人,恨罪惡」的。這種說法符合聖經真理嗎? 人是感情的個體,所以人有「愛」與「恨」的心靈表達。但人的「愛 (philia; storge)」 總是多多少少有些私心的和帶著不純潔的成份;人的「恨(hate) 」也總是懷有惡意的。所以我們常用這句話「你們要愛罪人,恨罪惡」去鼓勵,提醒,或督促別人和自己、要用基督的愛(agape)去愛「罪人」,但不可要認同他們的「罪」、以免自己也因著體貼肉體而做出不討上帝喜悅的罪行。所以「你們要愛罪人,恨罪惡」是一個很好的座右銘。 然而,人們以為這句話是出於聖經,所以他們再加上另一句短語:「因為 “上帝是愛罪人,恨罪惡” 的」。在此,我們就不能不問:上帝真的是不恨惡罪人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上帝的愛 (agape; hesed) 是無私的、是犧牲的。上帝的恨 (hate) 是公義的, 聖潔的,是不壞惡意的、祂的意念總是平安的意念。所以只有上帝是可以恨人的,而人是不可以恨人的。 在聖經中,我們屢次看到上帝將他的憤怒 或 震怒 (wrath) 像烈火搬傾倒在罪人身上,他恨人的嚴重性在聖經的語言中表達無遺。上帝愛那些被赦免的人,但恨那些不願悔改的罪人。所以我們不可能說「上帝愛罪人。」 當我們說「愛罪人,恨罪惡」時,我們似乎把「人」和「罪」作了一個清晰的「二分法」。其實人與罪是不能分割的。「罪」在「罪人」一詞中是個形容詞。所以「罪人」就是指一個有位格的人。當耶穌譴責一個「罪人」的時候,他是針對「那個人」並不是單單針對他所犯的「抽象性的罪」。責備一個抽象的觀念是毫無意思的。可見「愛罪人,恨罪惡」這句短語是一半的真理;一半的真理其實就不是真理。 Does the saying “You shall love the sinners and hate their sins” conform with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動物有靈魂嗎?

By TC Lo (盧天賜) (傳道書3:21) 說,「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動物有靈魂嗎?但想不到在約伯記中,我卻連想到一個可能合理的答案。 義人約伯擁有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1:2),並許多多的牲畜, 其數目是: 七千羊、三千駱駝、五百對牛、五百母驢(1:3)。但他受到上帝的試練,在一天之內,失去這一切 (1:16, 18)。然而,在這不能想像的浩劫中,我們看到上帝用恩典補償他:「耶和華賜給他的、比他從前所有的加倍 (42:10)。」信實的耶和華定意成就祂的應許,「這樣、耶和華後來賜福給約伯、比先前更多.他有一萬四千羊、六千駱駝、一千對牛、一千母驢 (42:12),」剛剛是先前數目的兩倍。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帝並沒有再賜約伯十四個兒子,和六個女兒;只補償他七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如以前的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呢? 約伯本來有的兒女,雖然死亡了,但並沒有失落,因為他們的靈魂已經「往上升」了,生命仍然存在。所以現在約伯也有了雙倍的孩子,一半在天上,一半在地上,成就了上帝對約伯的承諾。這樣看來,由上帝賜牲畜給約伯的數目,就暗示了動物是沒有靈魂的。我相信動物之死是如燈滅。我們都𠄘認,吃人肉是非常恐怖的。但人是可以吃動物的肉而無良心不安之感。甚至在挪亞出方舟之後,聖經明文允許我們可吃動物的肉的。彼得所見的異象也表明「凡物皆潔」的原則。 再者,在傳道書3:21中,人用「靈」,獸用「魂」作描述,也表示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我甚至認為動物沒有思想和意志。貓狗之所以能表現出來的「似人行動或感情」,這只不過是上帝賜予它們為了生存的天性或本能 (instinct) 而矣。當獸死時,它們的本能也化為烏有,「下入地」而被埋葬了。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女人可以講道嗎 (Are Women Allowed to Preach)?

By Tin-chee Lo (盧天赐) 這是一個具爭議性的問題。既然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就直言不諱地表達我個人的觀點。既是「觀點」我就不把它絕對化,只把我的理由陳述,給讀者參考。首先讓我们考慮两処經文 (A)「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林前11:5) 」 此經節顯然暗示女人是允許公禱或講道。「講道」英譯作「說預言」之意。聖經充滿預言,所以釋經講道就等於說預言。但女人講道有限制嗎? 有。她必須蒙著頭。然而蒙頭是甚麼意思呢?讓我們看看下一節經文。 (B) 「但女人有長頭髮、乃是他的榮耀.因為這頭髮是給他作蓋頭的 (林前11:15) 。」 「蒙著頭」不單是指「以巾蓋頭」。保羅把物質的頭巾延伸到女人的「長頭髮」。 頭巾代表順服。講道者 (不論男女) 都要順服在聖經的杈威之下。保羅把「長頭髮」同等於「頭巾」乃指「女人必須像個女人」。有些女牧師為了彰顯權柄,在講台上手舞足蹈,大聲疾呼,完全失去女人的本性,甚至近乎不合體統,這就是保羅所警告的。 由(A)和(B)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聖經並沒有禁止女人講道,但男女是有別的,只要她以「像個女人」的方式, 按上帝給她的恩賜講道即可。 為何會有這樣的一個問題呢?其實這問題只源於一節聖經: (C) 「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他轄管男人、只要沉靜。(提前2:12) 」 另有版本譯作: 「我不允許女人教導男人或對男人擁有權威;她必須保持沉默。(提前2:12)」 「我不許」是一個強烈的字眼,但我們必須知道保羅「不允許」的是甚麼東西。中文的「講道」英譯為「教導」。難道男人不需被教導嗎?當葛培理牧師 (Billy Graham) 的事工開始之前,他受到十九世紀的自由主义神学 (Liberal Christianity) 的衝擊,使他甚為困惑,甚至對上帝失去信心。後來有位老姊妹教導他關於尊重聖經權威,並強調「耶和華如此說 (Thus saith the Lord)」的重要性,他就在某一個晚上皎潔的月光之下,重新悔改,後成為廿世紀眾所周知的偉大佈道家。這是在他自傳《Just as I Am》中所述的故事。當保羅說「不允許女人教導男人」時,他的意思是指當時 (甚至現今)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為什麼同性戀是罪?[Why is homosexuality a sin?]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為什麼同性戀是罪?可否簡述?上帝給人類一個文化使命,就是:生養眾多遍滿全地。男女的結合使產生後代 「成為可能」。但同性戀的結合,「絕對不能」產生後代。所以同性戀必定不是上帝設計的目的。因此同性戀行為絕對是違反上帝的旨意。既是違反上帝的旨意,它必是罪。「性快感」是上帝的恩典,催促人類完成文化使命的方式。同性戀者單追求「性快感」而「藐視」上帝的旨意,可說是罪加一等。因為他們不但不「尊重」上帝的旨意,更「濫用」上帝的恩典。律法可能有時代性或文化性,染色體也可能有錯誤的可能性,但本文不用訴諸於律法或生物學來回答此問題。如果你還否定「同性戀是罪」,其實你就是否定了下列數點中任何一點: 上帝的存在。 上帝是一個有意志的上帝。 違反上帝的旨意就是罪。 這三點與同性戀的問題沒有直接的關係。「同性戀是罪」的結論、是從肯定這三點引伸出來的。 Why is homosexuality a sin? Can you give a brief description? God has given human beings a “Cultural Mission, which is “to multiply and populate the earth.” The union of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Young People’s Spiritual Struggles in Today’s Campuses—and how to triumph over them

by T.C. Lo Facing spiritual battles and secular ideological bombardments in the campuses for today’s young people are as real as the rising of the sun in the morning.  Even Billy Graham in the midst of his thriving ministries had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How Genesis 1 Reconciles with the Great Time Period Indicated by Fossils and Astronomy

By Tin-chee Lo Science (astronomy, geology, archaeology, anthropology, cosmology, big bang theory) suggests: Age of Earth: 4.5 billion years Age of the universe: 13.7 billion years Literal Interpretation of Genesis 1 suggests The day in Genesis 1 is 24-hour solar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救恩問题解答

By Tin-chee Lo (盧天赐)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使徒行傳 2:38) 。 同學問:這節經文暗示領受所賜的聖靈是以悔改受洗為條件的。 這似乎與 「重生先於相信和悔改」的説法相矛盾。 那麼,老師,你如何解釋這一句經文? 老師答: 首先讓我陳述聖經救贖論的要點: 聖經救贖論的中心思想 我們肉身生命的存在尚且不在我們自己支配之內,那麼我們屬靈生命的存在又怎能由我們自己去決定呢?屬靈生命的存在完全是上帝的作為, 我想這是一個合理的前設。 我們與生俱來的情況是「死在罪惡過犯中亅。在這靈死的狀態中,我們不會也不能對屬靈的事情有興趣。再者,我們一生下來,便是罪的奴僕。既是奴僕,我們的意志就沒有自由去選擇神。所以「不選擇神」是我們的默認 (default) 狀態。這就帶出了揀選的必要性。上帝只要作出正面的揀選,我們便得救了;上帝不用作出負面的拒絕,讓我們失落。因為我們原本就是失落的。 上帝的揀選乃是絕對地完全地出於祂那智慧的意志,祂完全不考慮人的善行或功德。也不是基於祂的預知能力, 而去選擇那些將來會對祂作出正面回應的人。這種「預知式的預定論」是有問題的: 如上所述,將來的人没有一個會作出正面的回應。 這種「預知式的預定論」根本就不是預定,因為歸根究底它仍是基於人的回應,只是一種尚未發生的回應。 支持「預知式的預定論」者往往訴諸於羅馬書8:29-30作為他們的支持: 「因為他預先所知道 (foreknew) 的人、就預先定下效法他兒子的模樣使他兒子在許多弟兄中作長子。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 其實實此處的預知 (fore-knew) 不是指預先知道,乃是指預先被深愛,因為 ”know” 一詞是指「親密的關係」之意。 上帝施予救恩的邏輯步驟: 祂使人的靈魂甦醒 (重生,成為新造的人) 祂𧶽新造的人信心作禮物 (指得救的信心) 新造的人,透過基督所成就的「雙重歸算」,便罪得赦免,  因信而稱義。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該隱的供物有什麼地方使它不被上帝接受? 是獻祭本身,還是該隱的態度?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看起來該隱有過錯,無論是在他的態度上還是在他獻給主的祭品上。 該隱的犧牲包括莊稼,他在他的田園(創世記 4:3)中種植,而不是血祭,不像他的弟弟亞伯在耶和華面前已設定的那樣。亞伯獻上了血祭,並憑著信心這樣做。 「(希伯來書 11:4) 亞伯因著信獻祭與 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 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經文強烈暗示他從恩典之神那裡支取應許,因為他把他的羊羔放在祭壇上; 而這個上帝的應許是從他的父母那裡學到的。 因此,上帝看中亞伯的獻祭並以贊同的方式回應他,此與祂拒絕該隱的供物形成鮮明的對比。 「(創 4:4-5),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 看起來該隱在選擇不流血的犧牲時遵循了他自己的判斷,無視上帝对流血的解釋的重要性 和替代贖罪原則的必要性,正如上帝向亞當和夏娃所解釋的那樣。而無。此代贖原則最终完全地實現在基督被釘十字架的事實上。該隱故意用自己手上的工作代替贖罪的恩典,隨後産生野蠻的嫉妒導致對他弟弟的強烈怨恨。這最終導致他在野外謀殺了亞伯,該還以為沒有人看到他。 他驕傲的任性導致他犯下了殺人罪,他的後代繼承了他那否認上帝的「以人為本」生活態度。 (創4:17-23) 記下一連串不敬虔子孫的家譜: 「17 該隱與妻子同房、他妻子就懷孕、生了以諾、該隱建造了一座城、就按著他兒子的名將那城叫作以諾。 18 以諾生以拿、以拿生米戶雅利、米戶雅利生瑪土撒利、瑪土撒利生拉麥。 19 拉麥娶了兩個妻、一個名叫亞大、一個名叫洗拉。 20 亞大生雅八、雅八就是住帳棚牧養牲畜之人的祖師。 21 雅八的兄弟名叫猶八.他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 22 洗拉又生了土八該隱、他是打造各樣銅鐵利器的、〔或作是銅匠鐵匠的祖師〕土八該隱的妹子是拿瑪。 23 拉麥對他兩個妻子說、亞大、洗拉、聽我的聲音、拉麥的妻子細聽我的話語、壯年人傷我、我把他殺了、少年人損我、我把他害了.〔或作我殺壯士卻傷自己我害幼童卻損本身〕」 但上帝对該隱仍有恩典: 4:24 若殺該隱、遭報七倍、殺拉麥、必遭報七十七倍。 並为亞當保存敬度的後代: 4:25 亞當又與妻子同房、他就生了一個兒子、起名叫塞特、意思說、 神另給我立了一個兒子代替亞伯、因為該隱殺了他。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難道以色列人在舊約之下是通過順服神而得救嗎?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難道以色列人在舊約之下是通過順服神而得救,而不是因為他們憑著信心期待著一個來臨救世主? 哪些段落表明這種信仰對於他們的救贖是必要的? 從創世記到啟示錄,聖經清楚地表明沒有人因自己的善行而得救,只能因相信上帝的應許。只有在伊甸園中,救恩才建立在服從的基礎上,伴隨著死亡的警告因為違背上帝的旨意 命令:「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 (創2:17)  在創世記 3 中,這一命令被夏娃和亞當違背,因他們回應撒旦的誘惑和欺騙; 上帝確認他們的死刑說,「你必汗流滿面纔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3:19)。從那時起,沒有人因服從而得救——除了被救贖的種族,他們因相信基督的贖罪而得救,基督的服從行為為他們的救贖付出了代價。 的確,在兩部新約中都高度重視順服。 在出埃及記 19:5上帝應許以色列,「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但這絕不意味著另一種方式 (在信心之外)通向天堂的道路; 相反,這個應許是給一群信徒的,他們已經為罪悔改,並在信仰中將他們的心交給主。服從是必要的證據或信仰的果實。 不是蘋果使它的父樹成為蘋果樹; 正是蘋果樹使它的果實變成了蘋果。耶穌說,“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太7:16); 換句話說,葡萄只來自葡萄藤,而不是荊棘叢,無花果只來自無花果樹,而不是薊<ji>。 順服是信心的必然和自然結果,但它從未被描述為信心的替代品在聖經的任何地方。 應該注意的是, 從一開始亞當和夏娃就教導他們的兒子必須為因他們可能犯下的罪獻祭給主 ; 因此,亞伯在他的祭壇上獻上了可接受的血祭——作為一種信心的行為,代表性地提前呈現後來 在髑髏地(各他山上)的贖罪提供。「亞伯因著信獻祭與 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 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11:4) 。」創世記十五章六節記載,當亞伯拉罕信神時,神就算他為義。 羅馬書 4 章 13 節告訴我們:「因為 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義。」 至於摩西那代人,出埃及記19:5對摩西的應許,不可能對唯獨因信得救的原則有任何誤解,就是關乎單因信得救的原則。「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出19:5)。在包含十誡的同一章中,第一條提到了祭祀:「你要為我築土壇、在上面以牛羊獻為燔祭、和平安祭…」(出20:24a) 。每個犧牲的基本原則是無辜的動物受害者的生命被取代有罪,喪失生命的信徒, 只有通過悔改和信仰,而不是通過服從. 希伯來書 10:4,提到舊約時代,宣稱,「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早些時候,在 9:11-12 中,經文說:「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創世記第三章的一些難題

By T.C. Lo (盧天赐) 亞當和夏娃得救了嗎? 當上帝在他們墮落之後給他們披上皮衣時,上帝是否也教導他們關於血祭和贖罪的事? 亞當是他家族的大祭司嗎? 亞當和夏娃無疑是第一個被上帝寬恕的罪人。他們的悔改和寬恕在創世記 3:9-21 中是預設的,儘管它沒有明確說明。可以肯定的是,聖經明確記載,亞當夏娃逃避個人的道德責任吃了禁果。從亞當怪責夏娃,夏娃怪責蛇,就代表他們承認自己是巳犯了罪。 雖然沒有明文記載他們完全認罪和悔改, 由上帝對他們所採取的懲戒措施— 夏娃會經歷產痛 — 但仍可生兒育女, 亞當勉強維持生計 — 地仍有出產供食用, 兩人最終身體會死亡 — 但有永生為他們存留 —我們可以看出上帝 是出於愛的動機, 是以寬恕為行動, 是接納而非拒絕, 是嚴懲的管教而非絕望的刑罰。 這些懲戒措施對他們是有益的: 提醒他們過去的不顺服, 提醒他們應該把神放在他們生命中的首位。 (3:15)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這是聖經中頭一個宣告關乎救主降臨。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當上帝為他們做皮衣的時候,已經將獻祭的觀念教導他們:「替代祭物」的血是「贖罪之血」。亞當兩個兒子也知道獻祭之事。 [Gen. 4:4]. 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 亞當無疑將血祭贖罪的理解傳授給他的兩個兒子。他的次子亞伯在替代贖罪方面受過良好的教導。替代贖罪以「一隻無辜的羔羊在祭壇上犧牲」為像徵。該隱和亞伯都是自己親自接近祭壇。他們對自己的祭品各負個人的責任。經文沒有提到亞當以祭司身份為他們獻祭。該隱的祭品是素祭,是不會得到神的認可的,因他試圖在沒有贖血的情況下接近神。神「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變了臉色。(4:5) 」 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亞當與夏娃是第一批在上帝的恩典之下持有得救信心的人。亞當的兒子亞伯,雖然比父親早死了八百年 (創5:3-5),他是第一個在得救狀態下死去的人。 沉默中得出結論的例子:福音書從未提及耶穌曾親吻他的母親。 但是否我們可以說他從未親吻過他的母親?耶穌愛他的母親,所以從沉默中得出結論是”他一定有”。聖經沒有明文表明亞當夏娃曾向上帝認錯,我們不能斷言亞當夏娃從沒有自我譴責和為罪悲傷。在亞當塵世生活的930年裡,他向耶和華表達他衷心的悔改是肯定發生過的。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耶穌是大衛哪個兒子的後代?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耶穌是大衛哪個兒子的後代? 在馬太福音 1:6 中,耶穌的祖先是追溯到所羅門,而在路加福音 3:31 中,則是追溯到拿單。 馬太福音 1:1-16 給出耶穌的家譜。耶穌是通過約瑟,約瑟本人是大衛王的後裔。 耶穌作為約瑟的養子,就他的繼承權而言,耶穌成為約瑟的合法繼承人。養子舆親生子有平等的合法地位。請仔細注意 (太1:16) 節的措辭:“雅各生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這與前面關於約瑟的祖先繼承的經文所遵循的格式形成對比:“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生雅各,等等” 。但並沒有說 “約瑟生了耶穌” 。相反地, 說: “約瑟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基督的耶穌、是從馬利亞生的。” 另一方面,路加福音 3:23-38 似乎記錄了馬利亞自己的家譜,從希里 (馬利亞的父親) 一直向上追溯到超過亞伯拉罕時代直上達至人類的起源。(路3:23) 節的措辭似乎暗示了這一點: “耶穌,依人看來,是約瑟的兒子。”  這個 “依人看來” 表明耶穌並不是真正的約瑟的親生兒子,儘管這是公眾普遍認為他是。它進一步提醒我們注意, 馬利亞一定是耶稣「唯一的J人類上一輩,通過她,耶穌可以成為從她的祖先一脈相傳地下來。 她的家譜隨即被列出, 家譜從希里開始,约瑟是希里的兒子 (路3:23), 希里實際上是約瑟的岳父,即希里是馬利亞的父親, 希里一直向上可追朔到拿单 (路3:31) ,而拿单是大衛從别示巴所生别的兒子 (代上3:5)。約瑟的父親應該不是希里而是雅各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為什麼有不少愛主的基督徒,甚至有名的教會領袖,相信創世記第一章中的「日」是24小時呢?

By Tin-chee (TC) Lo (盧天赐) 這是我常被問的問題之一。堅持 「創世記第一章的創造 “日” 是24小時」 的說法莫過於 Ken Ham 。在八零年代及其後的十多年,華人教會反對生物進化論的聲勢非常強大。那時在華人世界中有一位先鋒是台灣中原大學的教授, 韓偉。那時,我所知道的西方世界反進化者,可能就是 Kenneth Alfred Ham了。 在九零年代,我是 Ham 的忠誠跟隨者。他口齒伶俐,雖然他有澳大利亞口音, 但卻俱有「機關槍式」的高速演講恩賜。那時候我是教會的青少年領導人。我多次在禮拜五晚在我家放映 Ham 的 DVD 給我兩個孩子和青少年團契看。我非常佩服他,因為我同意他反對生物進化論的很多論據。Han 漸漸為人所知,他把他抗議生物進化論的想法延伸到宇宙的年齡。尤於他是「絕對字面釋經」的擁護者,所以他說宇宙是六個24小時就被創造的。但如果亞當是一萬年前的人物,那麼宇宙的年齡豈非只是一萬年加五天嗎?作為科學家的我,無法接受。然而Ham 更堅持宇宙年齡是只有6000年,我的下巴也掉下來了。 我後來讀了馮秉承 (aka 里程) 的《遊子吟》, 那就完全改變了我對「日是24小時」的觀點。馮秉承是生物學家,後來也成為牧師。我是受過半導體訓練的,便很容易與他共嗚。 牛頓力學適合於一搬生活的層面,但當進到宏觀的宇宙和對「時,空,光」的認識領域時,牛頓力學就失效了,相對論則取而代之,成了主導。但在另一極端,當進入原子核的世界,那些粒子完全不依從牛頓的動力運作,那時科學家就必須訴諸於量子力學。半導體(固態物理學) 涉及光與量子的层面和領域。這就是因我在這種科學背景下導致我對宇宙論的興趣。身為基督徒,只要談到宇宙論,就不能不對創世記第一章產生致力的聯想和詮釋。 我相信聖經是真理,但聖經以外也有真理,否則我們進學校念書就毫無意義。但當「聖經以外的真理」與「聖經的真理」有抵觸時。我們就必須相信聖經是對,外介 的 “真理” 一定是錯, 這就是「聖經權威」的意思。我也相信「所有真理都是上帝的真理」因它們都是同出一源。因此,正確的科學與正確的解經是必定調和的。因此,如果你堅持創世記第一章的「第六日」是24小時,「科學」與「此解經法」絕對無法調和。 當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Was Jesus rejected once or twice in His hometown?

By T.C. Lo (盧天赐) It never occurred to me that this conundrum exists.  This question was raised by Professor Frank Chan of “Nyack College & Alliance Theological Seminary”, which arouses my interest.  Someone said that Jesus was rejected in Nazareth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Christmas Story Fully Told

By TC Lo (盧天賜) The core of the Christmas story can be summarized in five verses as far as its meaning is concerned. They are recorded in Luke chapter 2 as: 10 But the angel said to them, “Do no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如果亞當和夏娃在犯罪前吃了生命樹的果子會怎樣?

Tin-chee Lo (盧天賜) 12/25/2022 創世紀三次提到「生命樹 (tree of life)」: 耶和華 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2:9) 耶和華 神說、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喫、就永遠活著.(3:22) 於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3:24) 使徒行傳三次把「樹」與「十字架」等同: 你們掛在木頭上 (hanging him on a tree) 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 神已經叫他復活。(5:30) 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 (hanging him on a tree) 殺了。(10:39) 既成就了經上指著他所記的一切話、就把他從木頭上取下來 (took him down from the tree)、放在墳墓裡。(13:29) 從使徒行傳的經文中,使我們不難聯想到伊甸園中的生命樹就是耶穌基督的十字架的表徵。這表徵的後面是牺牲。 在伊甸園當中有無數的樹木,但聖經只提到兩棵樹,就是分別善惡的樹和生命樹,而且它們被安置在伊甸園顯眼的地方,就是園子的中心 (2:9),即兩樹並列。如果分別善惡與罪惡有關,生命樹是與十字架有關,那麼兩樹並列就是代表一種明顯的對比: 犯罪與贖罪 審判與恩典 死亡與生命 聖經只提到分別善惡樹的負面禁令,卻沒有吃生命樹果子的正面吩咐。但是在亞當和夏娃犯罪後,神卻發出生命樹的禁令,為何如此?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亞當和夏娃得救了嗎? 他们对福音知多少?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亞當和夏娃得救了嗎? 當神在他們墮落之後用獸皮給他們穿上時,神是否也教導他們有關血祭和贖罪的事? 亞當是他家族的大祭司嗎? 第一個被上帝寬恕的罪人無疑是亞當和夏娃。 儘管聖經沒有明確說明,他們的悔改和寬恕在創世記 3:9-21 中是預設。然而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各方面作出推論。可以肯定的是,根據關於亞當和夏娃的記錄, 包括吃禁果後的一些逃避個人責任 [亞當責備夏娃,夏娃責怪蛇], 經文都暗示兩人至少均承認自己實際上犯下違背上帝吩咐的罪。儘管經文沒有記錄真正的和完全的認罪和悔改,但沒有記下來,不表示他們沒有。再者,在亞當塵世生活的930年裡,他們向主表達他衷心的悔改是不難想像到的。 從上帝所分配給亞當夏娃的懲戒措施,我們看出這是寬恕的前奏曲。他們罪的後果是: 夏娃將有分娩的痛苦,並要從屬於她的丈夫; 亞當要從土壤中勉強維持生計,並意識到兩人都有最終身體死亡的可能性。這些勞苦愁煩是讓他們有悔改的機會。這就好像路加福音第15章中所說的那個小兒子,當他走頭無路。與豬同食時,聖靈就在那時光照他,使他「醒悟過來」而採取回家的行動。苦難提醒亞當和夏娃過去的不忠,並讓他們知道需要將神放在生命中的首位。 神給他們穿上皮衣,就是前奏曲後的主曲,這就說明了他們已被寬恕。上帝藉此機會,作出第一次救主降臨的預言:「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 (創3:15)」。這節經文是福音的真諦。 似乎我們可以合乎邏輯地說,當他們的赤身被披上皮衣 (動物的皮代表在祭壇上犧牲了一隻無辜的羔羊) 的那一刻,上帝一定把因信稱義和雙重歸算的基本教義傳授給他們,無疑地也傳授了血祭代罪的救贖意義 (創4:4)。 該隱和亞伯似乎是各自直接走近了他們自己的祭壇,親自為他們自己的祭品負責,因為沒有提到亞當以祭司身份為他們獻祭。 該隱和亞伯如何知道獻祭的教導呢?一定是從他們的爸爸哪裏學到的。所以我們可以肯定,該隱試圖用素祭而不用血祭作贖罪,一定不會獲得他父親亞當的認可,也一定使天父不喜悦。(創4:5)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亞當和夏娃的家庭是第一批在上帝的恩典中持有得救的信心的人類,在上帝恩典之下,亞伯是第一個在得救狀態下死去的人,比他父親早死了八百多年 (創5:3-5)。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為什麼挪亞詛咒他的小兒子,說迦南應該為奴? 這是奴隸制的開始嗎?奴隸制在上帝眼中是對嗎?

By Tin-chee Lo (盧天赐) 經文:「迦南的父親含、看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弟兄。於是閃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著進去、給他父親蓋上、他們背著臉就看不見父親的赤身。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就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又說、耶和華閃的 神、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作閃的奴僕。願 神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裡.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創24:22-27)」 挪亞有三個兒子 (創5:32): 閃 (Sham)、 含 (Ham)、 雅弗 (Japheth) –- 他有一兒子名瑪代 (Madai; 創10:2)   挪亞詛咒他的兒子含。原因是含發現父親在醉酒昏迷後赤身裸體便嘲笑和羞辱他。含本應尊重他的父親,即使他的父親在醉酒後出醜。(可能挪亞以前從未嚐過酒) 但應該注意的是,只有含的一個兒子,即迦南,被挑出來遭受含的詛咒。 「挪亞醒了酒、知道小兒子向他所作的事、就說、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ebed badim) 的奴僕。」(創9:24-25) 含 (Ham) 是挪亞的次子;他有有四個兒子 (創10:6): 古實(Cush) 麥西 (Mizraim) 弗 (Put) 迦南 (Canaan) – 只有他是咒詛的对象。 挪亞宣布的咒詛只針對迦南。而不是對迦南的弟兄。迦南是巴勒斯坦地區的居民的祖先。古實和弗可能是埃塞俄比亞 (Ethiopia) 人 和非洲黑人的祖先。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從伊甸園看「因信稱義」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舊約下的以色列人得救不是因著順服神,而是因信仰望救主的來臨嗎? 哪些經文表明這種信心對他們的救贖是必要的? 全本聖經清楚地表明,沒有人能因自己的善行而得救,只能因信上帝的應許而得生。只有在伊甸園,救恩建立在順服的基礎上。並且,伴隨著這個順服的要求,是一個死亡的警告:「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 (創 2:17)。」到了第三章,我們看到亞當夏娃, 因回應撒但的引誘和騙局,導致被判罸刑。「你必汗流滿面纔得糊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 3:19) 」 從那時起,沒有人能藉著自己的順服行為而得救。蒙救贖的人是因基督的順服行為而得救。基督的順服行為包括 (1) 祂生在律法之下而祂全守所有的律法;更重要的是(2) 祂在十字架上捨命,為罪人付出救贖的代價。因此,凡相信基督的,都必得救獲永生。 誠然,新約與舊約均高度重視人的順服行為。「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 (出19:5)。」這是上帝給聽從祂的話的人的應許。「成為屬神的子民」就是得救的意思。但這絕不意味著,除了「信心之路」之外,還有另一條通往天堂的「行為之路」。相反的,這個應許是給一群信徒,他們已經從罪中悔改,在信心中將心交給耶和華的人。 順服是信心的果子,是信心的證據。不是因為蘋果使結它的樹成為蘋果樹;而是蘋果樹使它所結的果子成為蘋果。正如耶穌所說的,「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太7:16)」順服是信心的必然和自然結果。在聖經中,順服從未被視為信心的替代品。 亞當夏娃從一開始便教導他們的兒子從小知道要為他們可能犯的罪獻上必須的祭給耶和華。亞伯在祭壇上獻上蒙神悅納的祭,作為信心的行為。亞伯的「信心行為」是代表性地提前呈現稍後將在各各他山上提供的赎罪。亞伯的信心被希伯來書作者肯定:「亞伯因著信獻祭與 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 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11:4)」 「因信稱義」的教義佈滿新舊約聖經: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 「因為 神應許亞伯拉罕和他後裔、必得承受世界、不是因律法、乃是因信而得的義。(羅4:13)」 因此, 我们可以説, 摩西那一代人,對上述的 「出19:5」應許,不可能會誤解這「單單因信得救」的原則。 出埈及記第廿章中最顯著的經文就是十誡 (20:1-17)。那𥚃有誡命,那𥚃就有順服的要求。否則誡命就毫無意義,它就只不過是一大堆條文而矣。然而,就在同一章提到祭祀崇拜。首次是記在 (20:24) :「你要為我築土壇、在上面以牛羊獻為燔祭、和平安祭.凡記下我名的地方、我必到那裡賜福給你。」 「献祭」是舊約中的重要主題 (參 利未記)。它的意義何在?献祭的基本原則是:無辜動物的生命替換那些有罪和那死在罪惡過犯者的生命。使他們可以通過「相信」這個替換原則而悔改,從而獲得所應許的赦免,而不是通過他們虔誠的「順服」。 論到舊約時代,希伯來書如此記錄:「但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斷不能除罪。(來10:3-4)。」原來舊約的献祭,乃是指向新約的基督:「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來9:11-12)。」 然而,如何把這個「流血贖罪」的益處帶給罪人?答案是:無論是十字架之前的人,或是十字架之後的人,都是通過他們的「信心」,而不是通過他們作為功德的「順服行為」。新約的人通過相信基督而得救。舊約的人通過律法和神的話語而得救。然而,律法的總結就是基督(羅19:4); 神的話語就是道,道成了肉身 (約1:1) 就是基督。所以無論是舊約或新約的人,都是因基督的寶血蒙救贖而得永生。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在地圖上可找到伊甸園嗎?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創2:10-14) 是唯一的聖經資料提供一些關於伊甸園大致位置的線索。但它所預設的地質情況巳不再存在。底格里斯 (Tigris) 和 幼發拉底 (Euphrates) 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地 (highlands of Armenia) ,即今土耳其東部。這是伊甸園位置的最佳可能性。 河在伊甸園佔重要的地位(創2:10-14):「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2:10)。」 第一道名叫比遜 (Pishon)、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 (land of Havilah) 的.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2:11-12) 。 第二道河名叫基訓 (Gihon)、就是環繞古實全地 (land of Ethiopia) 的 (2:13)。 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結 (Hiddekel)、流在亞述 (Assyria) 的東邊(2:14a)。[又稱底格里斯河 (Tigris)]。 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Euphrates) (2:14b)。 根據上面經文,地質學家作出推測。大致是這樣:伊甸園是四大川之源,水量之豐富足以支持這些川流系統。水源表明它是處於高原或山區地帶,因此,夏季涼爽舒適,氣候宜人。 有一條大河從伊甸流出,分支成四條河,底格里斯河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創世記 2 不是與創世記 1 呈現不同的創造順序嗎?

By Tin-chee Lo; 盧天赐 創世記第二章根本沒有提到創造的過程只是假設第一章所記錄的創造過程已經完畢。第一章沒有提到第七天的事情,所以第二章頭三節繼續用同樣的方法,語氣和詞彙述說第七日神的安息,並說明神賦予被稱為安息日的笫七日一種特殊的神聖性。這一點是與其它六日的原始創造工作不同之処。這個安息也代表創造的結束,再沒有新的創造。 創世記第二章第四節是把第一章的頭五個日以這一句話作一總結的引言:「創造天地的來歷、在耶和華 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這樣」而沒有加上任何新的創造細節資料。可見第二章的目標不是論及創造的過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第六日中关乎「人」的身上,甚至第六日頭一部份的創造—-動物走獸,人猿等—-都沒有提,以免分散對人的注意力, 因为人是上帝創造的高峯。 第一章是創造過程的骨架輪廓。提到人類的創造是系列的最後部份而沒有提供任何細節。 第二章的主要關注是人。提到上帝創造亞當與夏娃的細節和他們所處的環境, 而完全沒有近東文化中那種的虛構神話傳說的色彩。 (創2:5-6) 提到野地 (地球, 土地,或 整個一搬區域) 的原始狀況。在第三日創造的田間菜蔬, 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 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但上帝使用特殊灌溉系統,使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為亞當居住環境作出準備。 (創2:7-8) 上帝用独特的方法創造亞當和夏娃,這與創造其它所有活物的方式截然不同,並特別為他預備完美的居所—伊甸園—使他可以觀察和享受周圍環境的美麗和豐富。這是第二章所提到的唯一創造。 (創2:9-14) 述及伊甸園有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及大量的菓樹可供食用,又有四道大川维持茂密的植物。伊甸園處於高地,四道大川從伊甸流出,流向邊界以外的較低地區。 (創2:15) 上帝安置亞當在伊甸園, 並分派他一份引人入勝的工作,就是:饲养,修理,和看守這個偉大的自然保護區。 從這十五節聖經,很明顯地,讓我們看到創世記第二章的目的,它並不是敘述創造的故事,至少內中沒有提及太陽, 月亮, 星宿, 海洋的形成,因它已經假定創世記第一章的創造作為背景。甚至動物也沒有提及,直至亞當被分派去履行一項任務, 就是給帶到他面前的每個物種或鳥類或野獸等各樣活物指定的名字 (創 2:18-20)。這就相當於今天的「命名學」和「分類學」。所以亞當應是人類的第一位科學家。 在此階段之前,上帝與亞當立約:「耶和華 神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喫.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喫、因為你喫的日子必定死。(2:16-17) 」神最終的目的是期望亞當成為一個順從的孩子。 在命名和分類的過程中,亞當發覺與這些動物交朋友並不能滿足他心靈深處的需要。神就在此時用奇妙的方式為他預備夏娃作他助手與他相伴。「耶和華 神使亞當沉睡、他就睡了.於是取下他的一條肋骨、又把肉合起來。耶和華 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個女人、領他到那人跟前。(創2:21-22) 」最後幾節是生動地描繪人類第一次的婚姻,我們可以想像出亞當欣然接受神為他預備的新助手,並毫無保留地作出愛情的承諾。 從比較文學 (comparative literature) 的觀點來說,創世記第二章與所有創世記錄 (包括猶太人的創世記第一章以及異教徒的神話傳說)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創世記第一和第二章的作者是不是同一位?

By Tin-chee Lo; 盧天赐; December 14, 2022 創世記第一和第二章對上帝的名字採用分別不同的希伯來字,這種用法的區別是否意味著兩章的作者不是同一位呢? 在創世記第一章的32節中,只用伊羅興 (Elohim) 作為上帝的名字的稱號。而在第二章,卻突出地單單選用耶和華作為上帝的個人名字。這個問題首次由一位聲名顯赫的法國醫生名叫Jean Astruc (讓·阿斯特魯克) 於1753年提出。他認為創世記第一章旳源頭必定是取自早期的文學作品, 而當時的人只知道上帝的名字是伊羅興。而第二章是來自另一個源頭,當時的人巳經知道耶和華 (Jehovah) 這個名字。這種認為摩西五經作者不是摩西的想法到了十九世纪發展了一套称为「 底本學説 (Documentary Hypothesis, DH) 亅的新派思想。 萊比錫 (J. G. Eichhorn of Leipzig) 把這個「耶和華-伊羅興」的源頭劃分,從創世記的頭兩章延展到出埈及記6:2-3。從而展开了進一步的討論。 V. 2 神曉諭摩西說、我是耶和華 (Jehovah). V. 3 我從前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顯現為全能的 神 (伊勒沙代;El Shaddai, God Almight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有關創世記第一章中的「日」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12/10/2022 如何將創世記第一章所述的「六日」創造與地層中的化石所指示的「巨大年代」相協調? 地層中的化石和可裂變礦物 (fissionable minerals)指向地球歷史是數十億年之久。而創世記則認為史前的歷史是「六個 24 小時的日子」,而人類的歷史最多是一萬年左右。聖經與地質學呈現巨大的差異,使人們(特別是科學家) 懷疑聖經的可信度。但科學家們中也有異議;本文將分析各家說法,顯示這個 “衝突” 只是外观上的,而不是真實的。 有些聖經學者認為,「完全字面」的解經方法是唯一正確的解經原則。如果聖經真的是無誤並完全地可靠,那麼,現代科學與聖經就絕無調和的可能。 但對「聖經無誤」的真實和正確的信念,是既不涉及「文字的解釋規則」也不涉及「喻意的解釋規則」, 解經者所需要知道的是聖經作者所用詞句的實際含意。 例1: (馬太19:24) 耶穌說, “我又告訴你們、駱駝穿過鍼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 「穿鍼眼」與「進神國」是平行的短句。「穿鍼眼」是人人熟悉的形象。「駱駝穿鍼眼」是修辭形象,說明某事情的難度或不可能性。如果富人對自己的物質財富感到自豪以致不願悔改,依靠上帝,那麼天國就與他無份。這樣的屬靈解釋,大家都公認它是比「絕對字面主義 (absolute literalism)」者的解釋更合理。 例2: (約2:19-21) 當群眾挑戰耶穌行一些神蹟,祂便指着聖殿說, ”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 猶太人便說、”這殿是四十六年纔造成的、你三日內就再建立起來麼。” 但耶穌這話、不是一個字面的預言。祂自己解釋道,「是以他的身體為殿」。當時門徒還是一頭霧水,直至主耶穌復活後,才明白「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是指主的身體復活 (bodily resurrection)。在圣经诠释上,我們當然支持「字面解經」,但不能與「絕對字面主義 (absolute literalism)」認同 。 當我們打開創世記第一章時, 我們是有責任去盡可能清楚地確定作者 (摩西) 要向我們表達那被聖靈引導所寫下來的語言的意思。如果我們只看頭五個創造日 (創1:3-23)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地球複創論」或称「時間空隙創造論」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從地球的誕生到人類的出現,究竟相隔多久呢?大量的化石地層資料指出地球的年齡是數十億年。然而創世記第一章明確表明時距只有六「日」。如此極巨的差距,我們如何將聖經與科學作出合理的調和呢? 基督徒科學家有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案: (1) 如果創世記第一章中的「日」是指時間上的「階段」,而不是指24小時的一「天」, 那麼, 我們只要把各「階段」指定為一段長的時間,考古地質學與聖經就容易調和了。我們將會用另一篇文章去詳細探討此問題。在此文,我們不再討論。 (2) 地球複創論。這是指在創世記第一章第一與第二節之間賦予一個巨大的時溝 (Gap),就是指上帝在第一節創造了宇宙之後,因有某些事件的發生,使地球落在持久的長期「空虛混沌」狀態中,上帝隨後照着第二節到第31節的敘述,重新創造一個新宇宙。一搬認為「日」就是二十四小時的學者,都傾向支持這種說法。如此, 聖經與考古地質學,因著時溝的介入,就獲得了調和。這個假說也並沒有排除「以 “階段” 作為 “日” 」的學者們的參與。這個「地球複造論」或 「時間空隙創造論」或 「間隔理論」 或「間隙理論 (Gap Theory) 」, 簡稱GT。 探討 GT 是本文的主要關注。 支持GT 的學者企圖用希伯來文來鞏固他们的說法。先看看兩節經文: “起初 神創造天「地」。” (創 1:1)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 神看著是好的。” (創1:10) 他們想:如果第一節中的「地」與第十 節中的「地」是兩個不同的「地」,那麼GT就獲得一張「贊成票」了。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其實兩節聖經中的「地」是用同一個希伯來字  ’eres。GT 學者,雖然失望,但這不是GT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基督徒对創造論和進化論應有的認識

By Tin-chee Lo (盧天赐); December 1, 2022 進化論一詞的意義,因人而異。我們可以把它區分為兩大類: 進化論作為一種哲學。 進化論作為敘述物種在地質歷史過程中發展的一種機制:從原始階段到更高或更複雜的階段。 然後,我們再建立什麼是「有神進化論 (theistic evolution)」。當我們把這些定義弄清楚後,我們便處於一個更好的地位去了解創造論與進化論的關係。 (1) 進化論作為一種哲學 試圖把物理宇宙,特別是生物宇宙,的起源解釋為: 從原始物質、透過自我導向的機制,進化成現代的生物,而且這過程不斷繼續下去。然而,這種原始物質的源頭不得而知,只能把它視為沒有開始的永恆存在。因為此宣告無法證明,所以它不是科學 (很多人以為它是), 乃是哲學。哲學進化論排除上帝的存在, 甚至懷疑超自然力量的干預。他們認為這種「自我導向」是受不變的物理定律支配, 然而這些定律從何以來,不得而知。他們更進一步認為,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甚麼事情都可以會發生。最終,所有實體的存在,都是「 物質+偶然 (chance) +時間」的產品。最终,生命是沒有存在的原因,沒有真正的意義,沒有指定的目的,沒有道德的責任。人是為自己的目的而運作,他自己就是終極的立法者,沒有在自己以外的道德問責。法律和倫理的基礎,基本上是功利主義,也就是說,道德是「為最多的人帶來最大的利益」。 達爾文 (Charles Darwin) 的經典著作《物種起源》並沒有提出所有上述的立場。他本人也沒有支持一貫的無神論進化哲學。他認為最早的生命是從最初的原始軟泥滲出來的,而這些原始物質的來源,最合邏輯的說法,是上帝所創造的,祂是第一因。达尔文不是基督徒,他不信仰基督教, 但是他并不否认上帝的存在。所以達爾文不是無神論者,更準確的說法應說他是「自然神論者 (deist或是theist)」。但達爾文的後人接管了他的思想體系,否認了上帝的存在, 以致一般人認為達爾文是無神論者。 我們必須指出,一貫的無神論者,自稱是最合理性和邏輯的處理現實的方法,實際上是弄巧反拙,因為他們無法進行邏輯辯護。如果所有物質的存在和事情的發生都是偶然的巧合,沒有超自然的或更高的力量去指揮,那麼, 人的思維也必須是一種腦組織中的分子和原子的機遇巧合活動,沒有超自然的引導和控制。因此, 人類的哲學和邏輯系統, 和他們對現實的所有處理方法,都是偶然 (chance) 的結果。「隨機」不會產生「絕對」,因此,「無神論者」反對「有神論立場」的論據,也沒有絕對的有效性。 無神論的絕對前題:宇宙沒有神。 這宣告是思維的結果。 思維是腦組織中的分子和原子的機遇結合。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如何基于「聖經無誤論」去處理聖經難题

By 盧天赐 (Tin-chee Lo) 「聖經無誤論 (biblical inerrancy)」是神學的前設。正統神學若不基于此前設,就变得毫無意義。聖經中沒有任何地方與「聖經無誤」的宣告不一致。自19世紀人們對「聖經無誤」的教義越來越作出尖銳地的批判。基督徒反對聖經無誤教義通常是出於未經嚴肅思考所導致的對它的誤解。 這個教義的後面有歷史性的傑出名字: 奧古斯丁 (Augustine), 阿奎那 (Aquinas), 大馬士革的約翰 (John of Damascus), 馬丁路德 (Luther), 加爾文 (Calvin), 衛斯理 (Wesley), 等。簡易言之。「聖經無誤論」認為:聖經所講的都是真理,並從不說不正確的話。 在 1970 年代,林賽爾 (Harold Lindsell) 出版了一本名為《為聖經而戰 (The Battle for the Bible)》的書。 在那本小書中,林賽爾正視那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爭議問題—-聖經的真實性 truthfulness) 和可靠性 (reliability。面對無數反對「聖經默示性 (inspiration)」「不可能犯錯性 (infallibility)」 和「無誤性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勿自作「先知」

By T.C. Lo (盧天賜) 近年來世局風雲變幻,前途莫測,再加上疫情沒完沒了,導致人心徬徨。基督徒常以時事評論, 來預測世界末日, 旨在廣傳福音給未信主的朋友。這種搶救靈魂的態度, 實在可嘉。但我們必須特別小心。茲舉一例: 在歐盟成員國 (EU membership) 數量不足十個的時候 (1973 年由六升至九),許多世界末日 “先知” 作出預言, 説, 當達到十個成員國的那一天就是世界末日了,因為他們把十個國家比作尼布甲尼撒王夢中巨像的腳趾; 但事情並沒有發生。 從此, 就沒有人再用歐盟國的數目作為世界末日的指標了。 目前歐盟有廿七 (as of 2021) 個國家,現今有人把英國脫歐 (Brexit; 2020 一月卅日) 作為減少成員国的程序的開始,預測當數目下降到十時,將是耶穌第二次降臨的時候。此想法忽视「前車之鑑」的歷史教訓。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預測,冒著被指為「假先知」的大風險。 藉著這一類的預測,一些基督徒 (特別在查經班中) 以為可以用個人對時事的獨特觀察去鞏固聖經的可靠性,結果適得其反, 對傳福音有損無益。基督徒對世局應該静觀其變,以禱告方式等候,對將來的事,謹慎發表自己的見解, 絕忌斷言。 Don’t be a self-proclaimed prophetIn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偉大的三一真神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如果我說,「凡能夠 ”想像” 出來的東西,它必定存在。」這說法顯然是荒謬的。我可以想像出一條美人魚,美人魚真的存在嗎?我也可以想像出一隻巨大的飛龍,飛龍真的存在嗎?但如果我把 “想像” 改變為 “無法想像” ,這就是安瑟倫 (Anselm; 1033-1109) 的本體論 (ontology) 了。論到上帝的存在,安瑟倫的說法是:「上帝是 “無法想像” 的存在,并且这样的存在必須 存在於現實和思想中。」我們如何理解這說法呢? 如果它有真理的成份, 我們必定可以訴諸於聖經。論到天堂, 如經上所記、「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林前2:9)」所以,只要眼睛可以看到,耳朵可以聴到,頭腦可以想到的,無論多美多好,都不是天堂。既然天堂是超越我們那 “無法想像” 的境界,據安瑟倫的說法,它必定存在。而聖經斷言天堂的確存在,所以安瑟倫的本體論並非沒有道理。簡言之,本體論就是指向 “無法想像” 的现实的本體 (being)。 我們是住在一個三維度 (3-dimensional) 的世界,有: 上下,左右,前後。但是如果我們只用一個維度,那麼我們就只有 “線” 和 “點”」。但當我們提升到二維度的世界,我們就有 “面” 了;我們雖多了一些東西,但一維度世界中的 “線” 和 “點” 仍然完全被保存。如果我們再提升到三維度世界,我們就有了 “體”,我們又多了一些東西,但一維度世界中的 “線” 和 “點”,以及二維度世界的 “面” 也完全被保存,只是多了一些一維度和二維度沒有的東西。 住在二維度世界的人,他們對 “體” 一無所知。但 “體” 是由 “面” 組成的,二維度世界的人雖不知道 “體” 是如何組成,但他們可以基于他們所知道的,作出一些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福音五環

by Tin-chee Lo (盧天賜); July 14, 2022 在七月十日的禮拜天晚上, 我在教会的的廣東團契中提到「福音五環」。有成員希望我重述, 並多些解釋。這篇文章或許對初信者有幫助。這五個福音重點的次序很重要,它們是環環相扣的,所以被稱為「福音五環」 1. 童女生子(Virgin birth)— 說明基督道成肉身的開始。是超自然的,指向基督的源頭是在天上。 2. 受苦與受死(Suffering and death)—生前的受苦指基督與我們的苦難認同。基督死在十字架上成就了和平,並叫萬有與上帝和好。這是救贖之死,是唯一解決罪惡之道。 3. 死後埋葬 (Burial) —屍體埋葬證明祂「真」的死了, 這排除了道成肉身的「幻影」説,及其它反對復活的胡言亂語並奠定了「身體復活」的基礎。 4. 復活 (Resurrection)—不是「精神復活」乃是身體復活 (bodily resurrection)。基督的死是解決罪的問題。復活是帶給我們永生的盼望, 也是上帝要證明(vindication) 耶穌是無罪羔羊,從而指出祂有資格把「神的義」歸算于 (imputed to) 信靠上帝的人。 5. 升天與作王(Ascension and Session)—升天是回到祂本來的榮耀。是道成肉身職事的結束。Session (坐席,像CEO在開公司會議時那樣有杈勢) 。 此詞是説明基督是在天上被加冕為「萬王之王,萬主自主」,並在天上作大祭司,不斷為祂的子民代求,維持我們永遠的生命。 很多人把福音簡化為「BDR」,即Burial, Death, and Resurrection. 這只是部分的福音,不是全部的福音的真諦。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Forcing Our Way into the Kingdom (Luke 16:16)

By Tin-chee (TC) Lo; June 14, 2022 The English writer and theologian G. K. Chesterton (1874-1936) once bashfully insisted that he learned more from observing a nursery than he did in studying philosophy. Fighting over a toy, we might se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強行進入天國

By: 盧天賜 (Tin-chee Lo); June 9, 2022 英國文學家和神學家切斯特頓 (G. K. Chesterton; 1874-1936) 曾這樣説,「我從小孩子身上所學習的功課,比從哲學家們所學的更多。」如果兩個小孩子相爭一個玩具,我們可能看到兩種不同的反應,那個憤世嫉俗的孩子,寧可努力毁壞這玩具,也不讓另一個小孩子得到,這是一種努力。另一個比較馴良的孩子説,我不跟你爭,我自己努力去賺點外快,給自己買一個回來,這也是一種努力。類似這兩種情況,在社會上,在職塲中,屢見不鮮。這個故事啟發了我對下面兩處經文的理解。 「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 神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路加16:16)。」 「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馬太11:12)」 一個人能夠進入神的國,全是在乎神揀選的恩典,不在乎人的行為。難道我們還需要用自己的「努力」, 才能進入神的國嗎?這「努力」不僅僅是一種任勞任怨,志在必得的功夫或毅力。同時也是一種「滿有把握」的努力, 因為馬太這樣説:「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其語氣似乎充滿了「人定勝天」的傲慢,是嗎?鑒此,這兩節經文成了聖經的難題。 上述經文中的「努力」在希臘文 (biazetai) 中是一個強烈的字眼,指巨大的力量。它不僅僅是一種任勞任怨的毅力,而是一種「志在必得的」的暴力。 如果你確信跑完馬拉松全程是一項高尚的目標,你就會鼓起熱情,接受鍛鍊, 甚至甘心忍受無情暴力的痛苦。天國的福氣是遠超過馬拉松長跑所能提供的滿足。聖經把天國比喻為藏在地裡的極貴重無比的寶貝; 當人發現了、便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地 (c.f., 馬太13:44)。這是一種不顧代價的「努力」。魔鬼撒但知道自己得不到這個天國的寶貝,就如盜賊一搬、盡其偷竊、殺害、毀壞之能事,「努力」使別人也得不著這寶貝 (約翰10:10)。 在此,我們看到兩種不同的努力。一種是渴慕得著上帝的福氣的努力,另一種是由魔鬼或世界而來的「努力」,旨在阻止人們進入天國。所以天國不是一個中性的地域,乃是一個屬靈的戰場。然而,世上卻有一類愚昧荒謬的人,他們被邀請去參與王子的天國宴會, 卻一口同音地推辭,因為他們看不起天國寶貝的貴重性,結果觸發王恕 (路加14:16-18); 這等人連魔鬼也看不起他們。 為什麼這兩節經文與施洗約翰拉上關係呢?國度是舊約聖經的主題之一,以大衛王国作為天國的預表。上帝藉着舊約最後的一位先知 (note),施洗約翰,把神透過大衛所表達的國度「福音化」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具體地表達出來,並宣告這個無與倫比的國度巳經來臨了。人們發現了這個「絕對美善的寶藏」就產生了上述的不同的反應。 那些蒙神揀選的人,屬靈眼睛被打開了,看到寶貝和它的價值。使他用所有的「努力」,進入蒙福的盼望中。然而,這種強烈的渴慕不是出於肉體的意志, 乃是因為聖靈把那無窮生命的活力放置在重生者的心靈中, 它促使他們對天國有深深的渴望,所以這個努力是一個「被動的主動」, 是一個能產生鬥志的動力。除了那渴慕的努力外,重生者還面對魔鬼阻力, 使魔鬼的努力必成為徒然。因為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巳經交付給基督了,所以我們這群基督的精兵必能得勝, 如經上所説的「努力的人就必得著」,。 論到他自己得救的經歷,劉易斯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