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基督的獨特性和超越性

By T.C. Lo (盧天賜); April 7, 2015

世上宗教林立,要完全明白每一個宗教的詳細內容, 窮盡一生也無法完全了解。但好像拼圖片一般,我們不需要每一塊圖片都要放進去,才能知道這拼圖的大主題是甚麼東西,只要有足夠的拼圖片放對適當的位置,我們便有把握知道這幅圖畫的主題。研究宗教也是如此。從鳥瞰得來的宏觀,宗教可分兩類:人本宗教和啓示宗教。人本宗教是「人找神」。啓示宗教是「神找人」。問題是那一類宗教比較合理呢?「人找神」的方法如瞎子摸象,各有各的意見,各人只看到象的某一小部分。唯有那明眼的人才知道象的真相。若沒有明眼的人,就沒有「瞎子摸象」的故事。明眼人就是象的真相的啓示者。可見啓示的宗教比人本宗教更為合理。聖經内所表達的基督教是啓示宗教,這是基督教獨特處之一。然而歷史上有不少人認為上帝巳向他個人啓示了,憑著那人主觀的經歷創造了一些宗教。所以這類的啓示其實也是屬於以人為本,只是冠以「啓示」一詞而矣。但是聖經中的啓示是多次多方的,是透過多人(四十多位不同背景的提筆者)的,是經過長時間(1400年)的。這種啓示有歷史的格構,有主觀的內證,也有在聖經以外的客觀外證,有預言的應驗,有考古學的支持。所以聖經中的基督教是受過真理考驗的宗教,因此它是合理的,是可信的。

聖經使徒行傳有這㨾一句權威性的宣告:「除祂 (指耶穌基督) 以外,别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别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Acts 4:12)。」如果這個宣告是絕對的真實,那麼基督一定是獨特的,是超越一切的,是無與倫比的。在此,我们可以提供耶穌基督的六項獨特性。

  1. 源於天, 童女所生; 神人二性

約翰福音1:35-44 記載了一個故事:

35 再 次 日 , 約 翰 同 兩 個 門 徒 站 在 那裏 。

36 他 見 耶 穌 行 走 , 就 說 : 「 看 哪 , 這 是 神 的 羔 羊 ! 」

37 兩 個 門 徒 聽 見 他 的 話 , 就 跟 從 了 耶 穌 。

38 耶 穌 轉 過 身 來 , 看 見 他 們 跟 著 , 就 問 他 們 說 : 「 你 們 要 甚 麼 ? 」 他 們 說 : 「 拉 比 , 在 哪 裏 住 ? 」 ( 拉 比 翻 出 來 就 是 夫 子 。 )

39 耶 穌 說 : 「 你 們 來 看 。 」 他 們 就 去 看 他 在 那 裏 住 , 這 一 天 便 與 他 同 住 ; 那 時 約 有 申 正 (the tenth hour) 了 。

40 聽 見 約 翰 的 話 跟 從 耶 穌 的 那 兩 個 人 , 一 個 是 西 門 彼 得 的 兄 弟 安 得 烈 。

41 他 先 找 著 自 己 的 哥 哥 西 門 , 對 他 說 : 「 我 們 遇 見 彌 賽 亞 了 。 」 ( 彌 賽 亞 繙 出 來 就 是 基 督 。 )

42 於 是 領 他 去 見 耶 穌 。 耶 穌 看 著 他 , 說 : 「 你 是 約 翰 的 兒 子 西 門 ( 約 翰 在 馬 太16 :17 稱 約 拿 ) , 你 要 稱 為 磯 法 。 」 ( 磯 法 翻 出 來 就 是 彼 得 。 )

43 又 次 日 , 耶 穌 想 要 往 加 利 利 去 , 遇 見 腓 力 , 就 對 他 說 : 「 來 跟 從 我 吧 。 」

44 這 腓 力 是 伯 賽 大 人 , 和 安 得 烈 、 彼 得 同 城 。

如果耶穌問你,「我只限你問一個問題,你要問我些甚麼呢?」一般人會問,「你作那一行業?」或「你的父母是誰?他們作甚麼事?」或「你年紀多大?」或「你真是神的羔羊嗎?」。但安德列和他的朋友卻問,「你住在那裏?」你認為這两人的問題背後有哲學上的涵義嗎?或是他們以為從人所住的地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耶穌却給他們一個簡單的答案,「來,跟我去看看。」兩門徒便跟耶穌去了,並且和祂吃晚飯,聼祂一夕之談。次日,門徒帶着信心回到自己的地方去,向朋友宣告,「我們巳遇見彌賽亞了。」他們的朋友和你我一樣,都難免心中有一疑問,「為何這倆人如此有把握地說,他們所遇到的耶穌就是彌賽亞?」我想當耶穌回答他們的問題「祢住在那裏?」耶穌一定向他俩人解釋説,「我雖住在地上,其實我的地址是在天上的。」門徒便開始明白神人二性的奧妙教義。他們所遇到的耶穌原來是百分之百的完全人,也是百分之百的完全神。祂那獨特和超越的源頭,使祂們不得不承認祂是從天降到地上的彌賽亞。既然祂是從天上來,祂的出生一定與凡人有所不同。耶穌自己也明確宣告祂是從童女所生的。試想想,如果這不是事實,祂的宣告豈非把自己當作傻瓜?這樣的宣告也含有言外之意,就是自己認為自己是神。這是當時的猶太人 (約瑟,撒迦利亞,以利沙伯,約翰和十二門徒) 都一致認為是非同小可的事。因為如果耶穌不是神却說自己是神,這就是褻瀆神了。其後果應是被人用石頭打死。但聽了耶穌一夕之談後,安德烈和他的朋友一定想起七百年前先知以賽亞所說的話:

因 有 一 嬰 孩 為 我 們 而 生 ; 有 一 子 賜 給 我 們 。 政 權 必 擔 在 他 的 肩 頭 上 ; 他 名 稱 為 奇 妙 策 士 、 全 能 的 神 、 永 在 的 父 、 和 平 的 君 。(以賽亞書9:6)

他們明白「生」是指嬰孩的出生,說明這嬰孩是人;「子」是神所賜下的。 表明這生在世上的嬰孩是天上永恆的現存,也就是説這嬰孩是人也是神。聖經用詞非常小心和精確。嬰孩是生 (born) 的, 子是賜 (given) 的。两者意義大大不同。

他們一又定想起以賽亞書所說的另一句話:

14 因 此 , 主 自 己 要 給 你 們 一 個 兆 頭 , 必 有 童 女 懷 孕 生 子 , 給 他 起 名 叫 以 馬 內 利 ( 就 是 神 與 我 們 同 在 的 意 思 ) 。(以賽亞書7:14)

耶穌的人性讓祂可以為我們死,償還我們的罪債。祂的神性使祂有資格作大祭司和作我們的中保。向着我們,祂代表神,向着神,祂代表我們,所以祂是我們的中保,是我們的救主。數世紀以來,回教一直是反對基督教的。但在他們的可蘭經卻有童女生子的記載(Surah 19:19-21)。如不屬實,那就無此必要的,這樣的記載對發展伊斯蘭教是毫無益處的。
從舊約中,特別是先知書, 詩篇, 及預言部分,我們可以重組其中的 資料而寫下耶穌生平,我们會發覺這些関於彌賽亞的記載,重组後與四福音所描述的耶稣差不了多少。從:

  • 創世記,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是女人的後裔。
  • 出埃及記,看到祂是逾越節的羔羊。
  • 利未記,祂是完美的贖罪祭。
  • 士師記,祂是子民旳拯救者。
  • 撒上下,王上下,代上下,祂是上帝應許中的王。
  • 先知書,祂是和平之君。
  • 四福音書,我們看到神在基督裏; 祂是人類的救主。
  • 啓示錄,基督是最後的得勝者。

可見,基督的生平傳記是與凡人不同的是:「未生之先,傳記巳寫,出生之後,經典速成。」可說是前無古人,後無来者。相比上下:

  • 穆罕默德是AD570-632的人物,但可蘭經到他死後600年才問世。穆仕的傳記在AD767年才寫下,即是他死後100年才成書。
  • 佛陀釋迦牟尼是600BC人物,但佛經是耶穌時代的作品,釋迦的傳記是在基督教時代,即第一世紀才問世。
  • 亞歷山大大帝是356至323BC人物,但他的生平記錄,卻在他死後400年才寫成。
  • 然而,四福音書,即基督的言行生平,卻在耶穌被釘死後三十年内巳寫完。

歷史家都一致承認,如果經典或傳記與教主的出生年日的時距愈長,便愈容易把神話傳說插入或改變了真實的故事。耶穌出生年日與新約資料成經的時距之短,足以確定新約的内容没有神話傳說的成分,因此確立了它的的準確性和可信度。

  1. 基督的無罪性

人的弱點,品格與道德水平最容易被甚麼人察覺?我想是這三類人:家人,密友,和敵人。
喜歡批評基督教的人,大都是批評基督徒,基督教, 或教會。但幾乎沒有人批評耶穌的品格。負責任的史學家,哲學家,或宗教家,都一致承認耶穌是個不同凡響的好人,都同意祂的道德品格是無懈可擊。祂的登山寶訓是道德上的經典級的作品。無神論者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開玩笑地說,「耶穌有時真不像一個基督徒呀!There were times when Jesus did not behave as a Christian.」。聖經中的人物見證耶穌是無罪的人, 是義人,是無辜之人,是沒有犯錯是:

  • 彼拉多Pilate — 我查不出他有何罪(路加Luke23:14-15)。
  • 彼拉多夫人— 她告訴丈夫說,「這義人的事你一㸃不可管。」(馬太27:19)
  • 假門徙猶大—「我有罪了,因為我賣了無辜之人的血。」
  • 同釘十架的無名犯 —「這人沒有做不對的事。」

在耶穌的禱告中,祂從未向父求赦免。耶穌教導門徒要愛仇敵,順服天父的旨意,原諒別人,及登山寶訓中的一切教導等,祂自己都完完全全做到了, 並且成為我們最高道德的模範。更重要的是耶穌教導門徒禱告求父赦罪,但就在這一點上,耶穌沒有做到,因為祂是全然聖潔無罪, 没有求赦免的必要。

回敎最大的先知,穆罕黙德,曾求真主(Allah) 赦免(Surah 47-48)。佛祖的哲學是輪迴觀,意即今生的苦難和際遇 (karma), 乃是對前生罪債的償還, 言下之意是承認人是有罪有限,包括佛祖自己。耶穌的無罪性使祂獨特地有資格作我們無瑖疵的完美祭牲。在聖經最後一卷書啟示錄中的第五章,使徒老約翰看到這樣一個異像:坐寶座那一位,右手拿著有七印嚴嚴封緊的書卷軸。圍繞著寶座有四活物,他們各有不同的臉,和侍立著的廿四位長老。在寶座旁有一位天使問道,「有誰配得展䦕那書卷?有誰有資格揭開那七印?」約翰聽見了便跪下來大哭,感嘆道,「天上,地下,地底下都找不到有資格展開和觀看那卷聖書的人。」廿四位長老中的一位,安慰約翰,說,「不要哭,看哪,那位猶大支派中的獅子,大衛的根,祂是配得的。」轉眼在四活物當中,那長老看見有羔羊站立,像被殺過的。祂有相重的屬性就是: 有獅子的能力,同時有羔羊的謙卑。祂就是四福音書所描述的那一位耶稣基督, 也是那圍繞著寶座的四活物和四福音書所要代表的人子。

  • 祂是君王 — 獅子的臉(馬太福音)
  • 祂是僕人— 牛的臉(馬可福音)
  • 祂是智慧 — 人的臉(路加福音)
  • 祂是上帝 — 䳸的臉(約翰福音)

能力 (獅子) 與 謙卑 (羔羊) 聚焦在十字架上。唯有這全然聖潔無罪並死而復活的耶穌才有資格從那坐寶座的手中拿了書卷並展開。祂曾用祂的寶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把他們歸于神。廿四位長老和四活物看見這景像,便一齊同聲唱新歌,把榮耀頌讚歸給那坐寶座的萬主之主,萬王之王。

  1. 復活是基督的獨特性和超越性

基督若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就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15:14)

沒有復活,就沒有基督教。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柱石。歷世歷代不少不信者,他們設法證明復活並非事實乃是虛假,為要打倒基督教。但他們的努力都未能奏效。

萊昂內爾.阿爾弗雷德.盧克胡公爵Sir Lionel Alfred Luckhoo(1914-1997)。他被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律師之一。他連續245次成功地為謀殺案做無罪辯護,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記為 “世界上最成功的辯護律師”。 他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兩次封為爵士 (1966年和1969年)。他多年從事推翻耶穌復活之事的研究,盧克胡在他的書中這樣宣稱: 「我謙卑地說,我己經花了超過42年的時間在世界許多地區做辯護律師,我現今仍然還在工作。我有幸成功地辯護了很多案件。我毫不含糊地說,耶穌基督復活的證據如此之多,我們不得不接受它,絕對沒有懷疑的餘地。」這段話是選自「問答:耶穌確實從死裏復活嗎?(The Question Answered: Did Jesus Rise from the Dead?)」的封底,作者:萊昂內爾.盧克胡公爵。 

弗蘭克.莫裏森 (Frank Morison 1881-1950) 博士是個凡是持懷疑態度和唯理主義律師,是新闻記者和小說家。他認為復活是一個童話 (或神話) 故事。他花了很多年精心研究,仔細取證,最後相信了基督的確從死裏復活。他原本打算寫一本書推翻復活之事,但最終出版了一本為它辯護的書,書名叫做「誰移動了石頭?(Who Moved the Stone?)」。書中講述一個無法解釋的事實,他寫道:“這一事實是,在基督死後三十六小時,到隨後不超過六、七個星期的時間段裏,一組人已經深信耶穌已從死裏復活了。” [註: Frank Morison是筆名, 原名是Albert Henry, 他是英國人。 ]

關於復活的事,我們可以從一些信與不信者均共同承認的事實 (Facts) 來作客觀的推理的起步㸃:

  • Fact 1: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排除了耶穌並沒有死只是昏厥而矣的說法 (the swoon theory) 。昏厥未死不能與整個事情的細節調和。没有史家相信耶穌並没有死。
  • Fact 2: 墳墓是空的 (John 20) — 沒有一個「屍體被偷」的可能性是合常理,令人誠心信服。此 “stolen theory” 已經無人再提了。
  • Fact 3: 史實的記載是在復活事情發生後30年內記錄下來— 排除了「復活是神話傳說」的可能性。
  • Fact 4: 復活後耶穌曾向五百人顕現 (1 Cor. 15:6) — 排除了「目暏復活主是一種人心中的幻覺。」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心理學家都一致承認幻覺是不可能同時發生在人群當中的。此 “Hallucination theory” 已經無人再提了。

如果祂是神,而神是愛,祂一定是一位「認識我們個人的神(personal God)」。耶穌復活後,祂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顕現,第一句話是「馬利亞」。呀!我們多麼得安慰,原來創造宇宙的主居然知道我的名字! 我們不能不想起耶穌在世上時曾經說,「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祂認識我甚至超过我認識我自己。

還有一個很強烈的復活證據:耶穌死後,門徒們都變得非常沮喪,失去信心,充滿灰心,不滿,和失去活力。但當耶穌復活後四十天內多次向門徒及衆人顯現後,這些軟弱的門徒居然成為勇敢,活潑,有生氣,有使命感,願意付上生命代價的一小群,成為日後為復活作見證的教會的柱石。

還有基督徒的主觀經歷。你怎知道主耶穌真的巳復活?我知到;因為復活主住在我的心中。Jack Eckerd 曾是 Eckerd 葯房的首席執行經理 (CEO)。當他成為基督徒後,他馬上命令下屬經理们把各分店內書架的黃色刋物(pornographic magazines) 挪下來,願意犧牲三百萬元的收入。耶穌復活的大能,不但洗淨他的罪和規欠,更重要的是給予他能力去勝過罪的權勢,改變他的胃口,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所有基督徒都有這種生命改變的經歷。所以,我們只有一個結論:耶穌真的從死裏復活了。

  1. 基督國度的獨特性

耶稣被解交到公會後,祂回答被拉多說: “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 (約翰福音18:36)

拿破倫征服所有文明的歐陸後,他對權力有了認識,作了以下的言論:”亞歷山大,凱撒,查理曼大帝與我都是軍事天才。我們的帝國都是建立在刀劍上。但耶穌的國度是建立在愛上。成千上萬的人都願意為衪犠牲,祂的國度永存不朽。我用我的魅力去激發軍民的擁戴,我必需穿著得英勇,口才有力,能點燃人心。耶穌把人的思想帶到看不見的屬靈事上,祂以無言勝有言。當人們注目在看不見的東西時,祂的影響力更能超越時空的限制。
我要求我的軍民向我効忠,他們服從了, 但不一定是他們的心願。耶穌要求祂的門徒順服祂,但他們是甘心願意的,因為耶穌得著他們的心。歷世歷代多少人為祂奉獻了自己的性命,因為耶穌的愛征服了他們。我死後有誰記得我呢?時間會沖淡了「拿破倫」這個名字。但耶穌巳死了一千多年,那神聖的火仍然在祂的國度裏燃燒。耶穌的國度永垂不朽,因為祂是全能的神。“

中國近代史見證神的存在和基督國度的獨性:逼迫基督徒始於1949年, 教會在中國大受各樣的攻擊。及至1958年,政府関閉所有有形的教會。 毛澤東夫人江青告訴外國訪問者, “基督教在中國已經局限在博物館的歷史部門內。它已經死了並且埋葬了.” 毛澤東於1966年燒毀南京神學院的圖書館。 在七零年代,從美國來的基督教代表團報道, “在中國已找不到一個基督徒了。” 今天教會在中國已經增長到幾十億的力量,這個簡單的事實說明神的存在和祂無與倫比的大能。七零年代後,中國教會如玫瑰花的花蕾合閉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開花了, 再次向世界展現她的美麗和生命。1979年尼克森總統 (Nixon) 訪中國絕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卻是一件神掌權下的歷史性行動: “鐵幕” 被打開了, 使原本聚集在內的華人, 得以出圍牆向全球分散. 今日歐洲及世界各地都有大批的中國移民, 因分散各地而接觸到基督教的信仰, 生命得到改變. 基督國度不斷地超越國界和種族不断擴張。

  1. 耶穌對罪有獨特的看法

世人淡化罪的嚴重性。他們認為罪就好像走路不小心一般, 跌倒後爬起來就没事了。宗教家認為犯罪沒有甚麼了不起,多作些善事就可把它抵消了。罪只不過是一種不幸, 像火車越軌一般。社會學家認為犯罪是一種心理變態或是一種病態。但耶穌却進入事情的核心,直言不諱地説,「從心裏發出的有:惡念,兇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 (馬太15:19)」。這些豈非是我們在現實世界所看到的嗎?貪婪與自私是典型的人性黑洞,這豈非是你我內心的寫照嗎?保羅曾受最好的教育,他精通舊約聖經,他是新約十多卷書信的作者。然而他自己承認,他是罪人且更是罪人中的罪魁。在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路加15:11-24), 有一句發人心醒的話,就是「他醒悟過來。」人若沒有覺醒是不會知道自己是罪人。加爾文說得好,「人若沒有自知之明是不會認識上帝的。」然而人若不被聖灵的光照,是不會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耶穌來到世上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解决人的罪的問題。

  1. 耶穌提供那獨一無二的救法

罪是人性的黑洞。黑洞有無限的吸引力,連光也逃不出來。但十字架的光輝可以化解黑洞的吸引力。人類最大的問題是:隔離與疏遠。人類共同的渴望是公平,愛,和赦免。這三様東西都聚焦在十字架上。但我們越明白十字架,我們便會越感恩。

  • 馬太福音提到耶穌的降生,登山寶訓,及登山变像。有三分之一篇幅論到耶穌的受難。
  • 馬可福音都 沒有提到降生,寶訓和變像,但用三分之一的篇幅講述耶稣受難。
  • 路加福音用四分之一的篇幅記載釘十字的事蹟。
  • 約翰福音沒有提到降生,寶訓和變像, 但有一半的篇幅記載受難和復活。

可見十字架的意義何等深遠。拿走十字架就等於拿走基督教。明白十字架,就不能不感恩。有人把罪比作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掉在水中。此人快淹死了,正當千鈞一髪之際,神把一個救生圈掉在他面前,只要他一伸手拿住救生圈,他便得救了,這是阿米紐派的人的說法。但加爾文認為其實這人巳經淹死了,神先救活他,使他的意志和力量復甦過來, 然後才能伸手捉住救生圈。加爾文是強調人的全然無能為力和上帝的主權和恩典。總而言之,不論你是阿米紐派還是加爾文派,我們都有理由去感謝神為我們預備的救恩。

  • 摩西可以誠心傳達律法。
  • 穆罕黙德可以持劍耀武楊威。
  • 釋迦可以教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只有耶穌能提供赦免與恩典。

除祂 (耶穌基督) 以外,别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别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Acts 4:12)。」

About Tin-chee Lo

Graduated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 Retired from IBM as engineer, scientist, and inventor since 2006. • Training: Computer Enginee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Circuit design, Memory design, Logic design, system-on-a-chip). • Interests after retirement: Christian apologetics, writing and teaching, and the art of painting.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Bible/Christianity, Philosophy/Religion, Reasons to believe/Science. Bookmark the permalink.